频 道: 首 页|新闻中心|国 际|财 经|体 育|娱 乐|港 澳|台 湾|华 人|留 学 生|科 教|时 尚|汽 车
房 产|图 片|图片库|图片网|华文教育|视 频|商城|供稿|产经资讯|出 版|广告服务|演出信息
涓浗鏂伴椈缃-404椤甸潰
■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科教新闻
关键词1: 关键词2: 标题: 更多搜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人民西藏四十年:妇幼保健受重视 措施日趋完善

2005年08月26日 10:40

  中新社拉萨八月二十五日电 题:妇幼保健在西藏

  作者徐长安

  卓玛终于如愿以偿,顺利平安地生下了她的第一个孩子,成为一位光荣的母亲!初为人母的她用一双充满感动和满足的大眼睛来表露她对幸福生活的理解。作为西藏林芝县布久乡的一个小媳妇,她的顺利分娩已经不是什么稀奇事,但若是在以前,像她这样患了妊娠高危症的产妇,母婴平安对她来说是想都不敢想的奢望。

  小卓玛安然地躺在旁边的婴儿床上,一个新生命在林芝地区妇幼保健医院医生的呵护下平安地来到了这个世界,而她现在还不会知道自己已经走过了劫难。

  “怀孕期间我们就到地区妇幼保健医院检查,结果发现妊娠高危症。”卓玛对当时的事情记忆犹新。

  “要是在以前肯定就完了。”林芝妇幼保健医院院长措雍说,以前藏族农牧区的传统认为,生小孩一定要呆在家里,甚至不能告诉别人,更别提看医生了,产前的检查就更谈不上了。

  “发现妊娠高危症后,我们就一直来治疗,治好了,前不久在医院住下来待产。费用不是很大,可以承受。”卓玛说,她的小孩已经在产后二十四小时内打了乙肝疫苗和卡介苗。小孩还有一张接种疫苗表,回家后把它交给乡卫生院,乡卫生院就会有人通知她带小孩按时来接种。

  和卓玛一起住在林芝妇幼保健医院的还有七八个来自藏族农牧区的待产妇女。她们也和卓玛一样,告别了祖祖辈辈在家等待接生婆的方式,享受政府的补助,在医院安全分娩。

  林芝妇幼保健医院院长措雍认为,这些变化归因于多个方面:“一是宣传,对所有的农牧区宣传国家的优生优育政策,提供妇幼保健知识、计生服务知识、生殖健康知识;二是报销比例的提高,国家财政不断投入,再加上联合国的项目,有许多优惠条件鼓励老百姓到医院生孩子。”据悉,农牧民产妇到医院生小孩,在基本医疗保障之外,国家给每人补助二十元,给陪护人每人补助十元,同时给新生儿赠送一套衣服、毛巾等物品。

  西藏自治区卫生厅基层妇幼保健处处长王健鹏介绍说,西藏系统的妇幼保健工作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就已经开始。二十年来,通过实施由自治区人民政府、卫生部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合作的妇幼保健项目和国家“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消除新生儿破伤风”项目,西藏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明显下降。

  在西藏,每个乡都有中心医院,医疗设备和人员素质都有提高。林芝县布久乡中心医院院长拉巴材谈到自己的医院时颇有几分自豪:“我们有X光机,几个医生都有文凭,大专,还有藏医和西医,有的还是拉萨藏医学院毕业的呢!”

  今年二十八岁的藏族姑娘丹珍是该医院的一位年轻医生,为了学习掌握妇幼保健知识,她曾先后被派到中国东部的江苏省,以及临近西藏的四川省学习了五年。

  “以前附近老百姓不愿意来开展新法接生,不愿意进行妇科检查,我就下去一个村一个村登记,谁怀孕,谁要生孩子。工作到现在,我现在已经接生了二三十个小孩。每月我还要下乡给他们发维生素、保健药,进行医疗知识宣传,到儿童计划免疫的时候都要走村入户。”丹珍说。

  在西藏,像丹珍这样到农牧区为农牧民提供医疗服务的人还有很多。山南地区人民医院妇产科主任苍决卓玛介绍说,医院每年都有三四名临床医生到区所辖的各县下乡蹲点,一般医生下去要呆三至六月。“医生下到哪县,哪县住院分娩率就提高。”苍决卓玛说。

  今年六十八岁的老奶奶央吉经历了历史的沧桑,看到现在藏族媳妇生孩子的条件,老人竖起大拇指,表情中饱含了羡慕。(完)

 
编辑:贾靖峰】
 

涓浗鏂伴椈缃-404椤甸潰

  打印稿件
 
涓浗鏂伴椈缃-404椤甸潰
[每 日 更 新]
- 中国赴日留学人员人数累计达到九十万人
- 台"陆委会"副主委:江陈会对两岸关系具重要意义
- 大陆海协会副会长张铭清抵台湾 参加学术研讨会
- 国产新舟60支线飞机成功首航 飞行平稳噪音不大
- 阿利耶夫再次当选阿塞拜疆总统 得票率为88.73%
- 九名中国工人在苏丹遭绑架 大使馆启动应急机制
- 证监会:城商行等三类企业暂停上市的说法不准确
关于我们】-新闻中心 】- 供稿服务】-广告服务-【留言反馈】-【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法律顾问:大地律师事务所 赵小鲁 方宇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1024*768分辨率
[京ICP备050043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