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首 页|新闻中心|国 际|财 经|体 育|娱 乐|港 澳|台 湾|华 人|留 学 生|科 教|时 尚|汽 车
房 产|图 片|图片库|图片网|华文教育|视 频|商城|供稿|产经资讯|出 版|广告服务|演出信息
涓浗鏂伴椈缃-404椤甸潰
■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科教新闻
关键词1: 关键词2: 标题: 更多搜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中国新闻周刊》:纯文学,危机中的重生?

2005年08月23日 14:22

  (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现在大时代已经变了,文坛不可能再出现当年那样集体登场的辉煌

  ★文/戴婧婷

  在8月14日结束的上海书展上,《兄弟》名列上海各大出版社订货量榜首。书展期间,余华举行了三场签售会,每一场都长达2个多小时,让余华体验了签名签到手软的明星感觉。据悉,在9天的书展中,《兄弟》销售了将近6000本,是近年来小说类图书单本销量的第一名。

  纯文学仍有看头?

  《兄弟》的责任编辑、上海文艺出版社刘邑呐告诉记者,《兄弟》的首印数是20万册,自7月底出版以来,已经加印了5万册,仍然供不应求,目前打算再次加印10万册。

  在纯文学领域,这个数字在近几年只有搭上了电影顺风车的《手机》可以媲美。在《兄弟》大卖带动下,甚至连《活着》、《许三观卖血记》都收到大量订单。对于这一热销局面,刘邑呐并不感到意外,“余华的作品已经积累了相当的读者群。”

  纯文学衰落已是不争的事实,而余华却在同辈作家中一枝独秀,从主宰了小说书市的“70后”、“80后”中突围而出。刘邑呐认为这是因为余华的书比较特殊,同时具备文学性和可读性,“在纯文学创作者中,余华把这两点结合得最好”。刘说。

  尽管有人将余华的走红归结为特例,但《兄弟》的火爆让业内人士看到纯文学也许仍存在一个颇为可观的市场。2005年的全国书市上,王蒙的《不成样子的怀念》、贾平凹的《秦腔》以及阿来的《空山》受到订货商青睐。莫言、池莉、苏童等这批作家早期的代表作由出版社重新结集出版,仍达到几万册销量。据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胡玉萍介绍,去年5月推出的《中国当代名家长篇小说丛书》和今年2月推出的《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全集(前五届)》都属于旧书新版,初版1~2万套,现在重版,情况好得让人惊讶。

  事实上,纯文学作品很难成为红极一时的畅销书,但完全可凭借口碑的积累成为长销书。《白鹿原》初版仅14000多册,经过数次再版到2002年印数已突破百万册。已出版十年的《许三观卖血记》仅去年就卖了7万多册,比一些作家的新书销量还高。

  中年作家集体告别辉煌

  “拿到《兄弟》稿子的时候我们总算松了一口气。”刘邑呐告诉记者。十年来余华的小说创作并不顺利,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写作瓶颈,十年沉寂,一度引起江郎才尽的猜测。余华的经历或许是那一代作家的突出代表 在走过了80年代到90年代初的辉煌之后,这批作家已大不如从前。

  告别了全民文学时代,繁荣的影视业对作家具有了更大的诱惑。苏童最近策划了电视剧《派克式左轮》,毕飞宇为贾樟柯操刀改编《刺青时代》,徐星则拍起了纪录片。朱文如今手握多个电影奖,早从作家成为影坛新势力的代表。刘恒自编自导了电视剧《少年天子》,就连笔耕不辍专注于文学创作的刘震云今年也挂上了太合影视投资公司总经理的头衔。

  而继续坚持写作的作家在不同程度上进入了减产调整期。格非的情况与余华几乎完全一样,也是十年没出新作,去年推出的《人面桃花》历经几次搁浅才断断续续完成。陈染、苏童都以随笔和短篇小说为主,陈染更是坦言“岁数越大,想说的话越少”。池莉、王安忆、贾平凹、莫言等人虽然持续推出新作,但大部分反响并不热烈,《丰乳肥臀》、《有了快感你就喊》的书名甚至招来了非议。虽然这些作家在文坛的地位依旧不可动摇,可关于他们才思衰竭的担忧也因为近年来文学界始终缺乏具有分量的小说力作而日益高涨。

  对于这种局面,业内人士大多认为要求作家保持恒久的最佳状态并不现实,这些作家早年的积累消耗得差不多了。“这些成名作家如今面临着太多外部环境的干扰,各种文化乃至商业活动分散了他们的精力。”刘邑呐分析。王安忆、韩少功等作家还担任了官职,处理政务更需耗费不少精力。

  “长篇小说写作,如果一个月不写,往往需要两个月才能恢复。”常年与作家们保持联系的胡玉萍认为他们到了中年,总希望能写出扛鼎之作,追求自我突破,这也增加了写作的难度。

  纯文学创作的断层隐忧

  《收获》杂志的副主编程永新认为尽管文学狂热的时代过去了,但纯文学仍然存在广泛的读者群。而这些读者群的期待仍集中在余华这一代作家身上。70后、80后们在图书市场的风生水起并没有带来纯文学领域的改朝换代。“其实我也做过好几次尝试,想捧出一两位纯文学创作的新人,但最终还是放弃了。”胡玉萍十分无奈地表示。她努力想了很久,也说不出这几年有哪些值得关注的新人。

  最明显的事实是这批中年作家的作品始终是影视业抢购版权的焦点,王安忆的《长恨歌》、《米尼》、《我爱比尔》、苏童的《妇女生活》、《刺青时代》、方方的《行为艺术》、《桃花灿烂》、莫言的《白狗秋千架》等等都已经被影视改编。

  不过,程永新认为,从文学界内部反应来看,纯文学小说创作并不存在真正断层的问题,“70后作家中魏微(《情感一种》)、朱文颖(《迷花园》)、金仁顺(《爱情冷气流》)都不错。而1983年出生的笛安20岁不到时的中篇小说《姐姐的丛林》就被我们《收获》以头条刊出,去年的长篇专号又选了她的《告别天堂》,是相当有艺术水准的青春写作。”但这些名字对于读者来说比较陌生,对他们的上一辈作家完全无法构成冲击。“现在不可能靠几个文学期刊或奖项就能捧出一批作家,必须依靠出版界,而出版商很难冒风险力捧几个纯文学创作的新人。”程永新说。

  1987年,《收获》杂志6月号集中发表了王朔、格非、苏童、余华等作家的作品,由此捧出至今仍是文坛中坚力量的一代作家。程永新就是当时的编辑。“现在大时代已经变了,一代新人换旧人是大势所趋,但不可能再出现那样集体登场的辉煌。”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编辑:贾靖峰】
 

涓浗鏂伴椈缃-404椤甸潰

  打印稿件
 
涓浗鏂伴椈缃-404椤甸潰
[每 日 更 新]
- 中国赴日留学人员人数累计达到九十万人
- 台"陆委会"副主委:江陈会对两岸关系具重要意义
- 大陆海协会副会长张铭清抵台湾 参加学术研讨会
- 国产新舟60支线飞机成功首航 飞行平稳噪音不大
- 阿利耶夫再次当选阿塞拜疆总统 得票率为88.73%
- 九名中国工人在苏丹遭绑架 大使馆启动应急机制
- 证监会:城商行等三类企业暂停上市的说法不准确
关于我们】-新闻中心 】- 供稿服务】-广告服务-【留言反馈】-【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法律顾问:大地律师事务所 赵小鲁 方宇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1024*768分辨率
[京ICP备050043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