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8月22日电 据《中国证券报》报道,近期,央行显然加快了外汇市场改革的步伐。央行本次对远期结售汇大刀阔斧改革的意义,是夯实基础。然而,作为远期结售汇业务主要参与机构的外贸企业,热情似乎并不高。
央行积极推动远期结售汇
自1997年1月17日,外管局颁布《中国人民银行远期结售汇业务暂行管理办法》后,远期结售汇业务便开始操办,中国银行首先成为试点机构。之后,其他三大国有商业银行陆续拿到牌照。2004年10月13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关于扩大远期结售汇业务试点的通知》,进一步扩大了试点银行的范围。又吸收了交通银行、招商银行和中信实业银行三家银行参与。
本次,央行发布《关于指定银行对客户远期结售汇业务和开办人民币与外币掉期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意在让更多的商业银行有资格参与,以推动该项业务发展。对比前后的规定,可以发现有三方面变化:
其一,门槛降低,诸如“上一年结售汇量在200亿美元以上”的硬指标和“具备较强的本外币资金拆借能力”这样的软指标都取消了,八个条件削减为三个;其二,审批管理改成备案管理;其三,远期结售汇范围做了较大变化,主要是在资金与金融项目下增加了三条内容:经外汇局登记的境外直接投资外汇收支、外商投资企业资本金收入、境内机构境外上市的外汇收入。
很明显,央行推动的积极性尽管很高,但也不希望放得太开,防止远期结受汇业务发展失去控制。
企业反响寥寥
一位国有银行的人士承认,“几乎从一开始,远期结售汇业务就是银行的‘偏门业务’,没有像信用卡、个人贷款等业务那样红红火火开展起来”。
原因也很清楚,大致是供给不足、需求有限、成本过高。
某外贸公司人士说,“远期结售汇业务2005年前只有几大行能做,现在增加了几家股份制银行,总体来说,该项业务产品还是寡头垄断,供给不足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此项业务的发展。这次,央行一则《通知》,要扩大结售汇银行的范围,肯定是好事,有利于远期结售汇形成竞争性报价,完善这个市场,供给不足的状况将有所改变”。
“相对供给问题,需求不足可能是更大的问题”,另一位外贸企业的财务经理说道,“汇改之前,人民币汇率盯住美元不变,收日元、欧元等其他币种的外贸企业可能对远期结售汇有较大需求,而像我们这样主要收美元的企业,一般没有必要多花费成本去做远期结售汇。”
该人士进一步说,“这次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同时,对美元还升值2%,大家都真切体会到了汇率风险。尽管升值幅度与市场预期较大,认为还会继续升值。但我们相信,央行短期内不大可能再让人民币大幅度升值,估计也就是在0.3%内调整吧。而现在,各个银行一个月的远期结售汇中间价大约升值0.4%,6个月的结售汇中间价大约升值1.8%,以这样的代价为人民币汇率大幅度升值‘买保险’,也没有必要,所以做的很少”。
在上述人士看来,当前的人民币汇率还是有管制的,尚不值去做远期结汇。远期购汇就更不必了,万一人民币再次升值,购汇将更加便宜。
上海的数家外贸企业也表示,不大做远期结售汇,如果做,很多也是受银行极力推荐,企业积极性不高。
另外,很多外贸人士对远期结售汇的成本过高“感同身受”。主要表现是,远期美元买入价过低,美元卖出价过高。以一月期为例,据最近路透系统公布的国内几大行报价,美元买入价格为8.0627左右,卖出价为8.1032左右,买卖点差大约400点;境外NDF一月期报价是8.0950/8.1000左右,买卖点差大约是50点,国内一月期美元买入价格比NDF低了300多点,卖出价则贵了30多点,点差则多了约350点。一年期品种报价上点差更大,几大行的报价点差约600点,NDF还是50点。
有外汇分析人士说,NDF的参与机构是境外公司,市场较小,国内市场要大,在报价上理当比NDF更具有吸引力,事实确相反,本质原因是市场化不够、机制不活。(记者陈继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