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8月19日电 据信息时报报道,昨日,广州市救助管理站站长冯绍裘向前去视察的市人大内司工委一行建议,广州可建立分类治理机制,并通过社区化管理,切实控制职业乞讨行为。对此,内司工委委员们建议另外专门立法治理,甚至可以对其罚款。
广州市民政局副局长唐启畅说,当前救助管理最大的难点就是对职业乞丐的治理。这部分人员不是生活无着,不是求生存,而是求财。有的甚至结成团伙,早晚由专车接送去乞讨,他们根本没有主动求助的意愿。因此,遵循“自愿受助”的原则,职业乞丐实际上已经不属于《救助管理办法》规定的救助对象。
冯绍裘在报告中将职业乞丐分为三类:一类是通过违法手段压榨残疾人和儿童的违法分子;一类是没有谋生技能或不愿工作的懒汉;一类是真正遇到困难的弱势群体。因此,他建议建立一个分类治理的机制,从根本上将职业乞讨行为控制在一个度上。
冯绍裘建议对流浪乞讨人员的管理社区化,将救助服务延伸到所有社区,通过社区工作人员对本区内流浪乞讨人员和流浪儿童进行调查、摸底,建立资料档案,通过提供服务的形式,干扰乞讨行为,提高市民对乞讨现象的认识和配合。
针对市民政部门提出的对乞讨人员分类治理和社区化的建议,广州市人大内司工委委员们表示赞同。李晓胜委员建议,明确各个街道民政管理员的职责,同时通过各区的流动小分队进行劝阻,让他们讨不到钱。(魏黎明 穗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