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南宁八月十八日电(记者蒋雪林)“中国—东盟商品大规模降税计划启动后,在泰国的很多地方,民众都能买到物美价廉的中国产的水果。泰国民众非常高兴。”泰国卡色萨大学农学院教授希雷约伊·本洽玛丝今天在接受本社记者采访时说,降税给中国和东盟双方带来的是双赢的结果。
事实正如本洽玛丝教授所言,作为中国唯一与东盟国家陆路水路相连、同样以农业为主的的省份,今年广西的农产品市场呈现从泰国、越南等东盟国家进口大幅增长的势头。十公斤一箱的泰国山竹,降税前南宁市水果市场的批发价格为一百一十元至一百二十元人民币,现在已降到六十元人民币左右。
降税计划最直接的影响还表现在农业合作方面。近期,广西农业厅分别与越南、老挝相关部门签署合作协议,建立了各方合作的制度化机制。
根据协议,广西将向越南提供杂交水稻和水果新品种的种子种苗,为越南培训农业技术和农业管理人员;广西除了向老挝提供优良的农作物品种、种子、种苗外,还将派出农业专家到老挝,协助引进广西良种,在当地建立水果、蔬菜试验、示范、推广基地,为老挝培训技术人员,指导当地农业生产。
在此之前,中国科技部与越南科技部在农业技术方面已开展了广泛的合作。中国科技部委托广西农科院与越南河内第一农业大学合作,在河内建立“中越农业综合技术示范研究推广基地”,开展杂交水稻组合和瓜菜品种的种植示范,示范品种不仅在越南受到欢迎,而且其影响已辐射到泰国、老挝和柬埔寨等国,成为中国农作物品种和农业综合技术与越南交流的示范窗口。
“在越南和中国实施农产品降税计划后,广西人将吃到从越南进口的廉价的味道甜美的西瓜,而这些西瓜,其品种就有可能是从广西引进的。”广西农科院研究员方锋学说道。
农业在中国和东盟都举足轻重,各国农业机械化和现代化水平都不高,处于相同的发展阶段,消费习惯相似。同时,由于中国和东盟分别处于不同气候带,在农产品、农业投入和农业技术等方面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多数农产品具有地区性消费的互补和互利性质,因此具有很广泛的合作基础。中国需要进口山竹等只有东南亚地区出产的热带水果,中国则是胡桃、苹果、梨、柑橘、草莓、葡萄、芦笋和西红柿在东盟的主要供应地。中国—东盟商品大规模降税计划启动后,对双方的农业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近年来,中国与东盟之间的经贸关系日益紧密,经济依存度不断提高。中国商务部国际司提供的统计数据显示,在过去十年中,双边贸易保持年均近百分之二十的增长速度,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去年中国和东盟的贸易额达到一千零五十九亿美元,比上一年增长了百分之三十,提前一年达到一千亿美元。专家分析,这跟去年中国与东盟实行早期收获计划、放松投资限制密不可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