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首 页|新闻中心|国 际|财 经|体 育|娱 乐|港 澳|台 湾|华 人|留 学 生|科 教|时 尚|汽 车
房 产|图 片|图片库|图片网|华文教育|视 频|商城|供稿|产经资讯|出 版|广告服务|演出信息
涓浗鏂伴椈缃-404椤甸潰
■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科教新闻
关键词1: 关键词2: 标题: 更多搜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孔子像前学孝悌 北京一村庄为孩子办“国学班”

2005年08月17日 09:35


诵读《弟子规》是孩子们每天的主要课程

  刘彩虹站在“大成至圣先师孔子像”前,带着全班同学背诵《弟子规》。彩虹是这个班年龄最大的孩子,所以常常带着大家朗读课文。班里二十几个学生,3岁到11岁不等,大都来自瓦窑村,也有几个孩子是从城里来的。家长反映,20多天下来,孩子有了些变化,对长辈恭敬了,知道给父母夹菜,饭后主动帮着洗碗。

  与教授、文人们动辄“国学”的说法不同,这个班叫“儿童经典导读班”,完全由家庭开设,授课内容以《弟子规》、《孝经》为主。导读班位于群山环绕的昌平区流村镇瓦窑村,距北京市中心约70公里。瓦窑村现有千余村民,民风纯朴。从附近残留的碑文看,明嘉靖年间这里便有人居住。

  导读班的创办人张凤友原本在北京城里做生意,2003年3月的一天,他做了个决定,变卖城里的房产,举家搬到陌生的瓦窑村,盖起小楼,过上闲居的日子。搬到这里不久,一家人经过协商后,准备开个“经典导读班”。在年过半百的张凤友看来,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礼仪,越来越少了,要想挽回,必须从娃娃抓起。《弟子规》押韵顺口,教给孩子一些生活中的道理,孝敬父母、尊敬师长、为人诚实,适合孩子们学习。这个夏天,小楼被当作了第一期经典导读班的教室。

  教室正面悬挂着“大成至圣先师孔子像”,孩子们每天上课前都要向孔圣人鞠躬行礼。孔子究竟是谁,孩子们嚷嚷说:是诗人、是父亲。在老师的带领下,孩子们手捧《弟子规》卖力地朗读着,“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我们鼓励背诵,不强求理解。”张凤友的老伴崔爱华退休前在北京城里的一所中学工作。城里热闹一时的“国学争论”,崔爱华看在眼里。在自费或靠别人布施印制的《弟子规》课本最后,崔爱华附上了一篇小文———《读诵经典的好处与成效》。“《弟子规》对孩子绝对是有影响的,这种影响可能不会马上显现,它是潜移默化的,随着孩子的成长慢慢表现出来。”崔爱华说。

  赵鹏是张家的儿媳,今年25岁,在班里教授《弟子规》。为了专心教书,她辞去了城里的工作,一起住进了静寂的瓦窑村。“习惯就好了,现在每天都挺充实的,根本想不起来逛商场。”在赵鹏看来,让孩子们背诵经典不是目的,重要的是要把这些经典蕴含的道理落实到日常生活中去。导读班的家庭作业大多是“实践型”的,比如进别人房间要敲门,在家要帮着父母劳动等。

  8月20日,第一期导读班即将结业。张家计划再办一个为期一年的全托制导读班。(来源:中国青年报;作者:梁辰、延婧)

 
编辑:贾靖峰】
 

涓浗鏂伴椈缃-404椤甸潰

  打印稿件
 
涓浗鏂伴椈缃-404椤甸潰
[每 日 更 新]
- 中国赴日留学人员人数累计达到九十万人
- 台"陆委会"副主委:江陈会对两岸关系具重要意义
- 大陆海协会副会长张铭清抵台湾 参加学术研讨会
- 国产新舟60支线飞机成功首航 飞行平稳噪音不大
- 阿利耶夫再次当选阿塞拜疆总统 得票率为88.73%
- 九名中国工人在苏丹遭绑架 大使馆启动应急机制
- 证监会:城商行等三类企业暂停上市的说法不准确
关于我们】-新闻中心 】- 供稿服务】-广告服务-【留言反馈】-【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法律顾问:大地律师事务所 赵小鲁 方宇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1024*768分辨率
[京ICP备050043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