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首 页|新闻中心|国 际|财 经|体 育|娱 乐|港 澳|台 湾|华 人|留 学 生|科 教|时 尚|汽 车
房 产|图 片|图片库|图片网|华文教育|视 频|商城|供稿|产经资讯|出 版|广告服务|演出信息
涓浗鏂伴椈缃-404椤甸潰
■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关键词1: 关键词2: 标题: 更多搜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抗战胜利六十年:鲜血与乳汁 至死不忘沂蒙山区

2005年08月16日 20:42

  中新网北京八月十六日电题:鲜血与乳汁至死不忘沂蒙山区——沂蒙精神展侧记

  中新社记者赵建华

  “一口饭,做军粮;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一边是徒有四壁、支离破碎的家园,一边是支援前线抗战的手工纺车和独轮车。

  今天,在中国国歌声中开幕的“沂蒙精神大型展览”上,记者看到了这一场景。即便是在没有硝烟的和平年代里,看到这一悲壮的场景,仍然还会让人心情沉重。有人说,这是在战争年代里,贫穷、倔强的山东沂蒙山区人民,支援前线抗日的真实写照。

  为了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摆脱亡国奴的命运,包括山东人民在内的中国人民,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有一个被称为“革命母亲”的王步荣,三十四岁时丈夫不幸去世,家中四儿一女。为了抗日,她让次子参军。次子战死后,她接着把三子送到了部队。在抗战的最艰难时期,她又把十四岁的小儿子和唯一的女儿送上了战场。最后,她又把原本留在身边养老的长子,送上了战场。

  抗战期间,在总人口四百二十万的沂蒙山区,有二十万人参军,一千零五十二万人次的民工支援前线。几乎全民皆兵,全民抗战。难怪中国高级将领陈毅元帅说,“我陈毅就是死在棺材里,也忘不了山东人民对我们的支援”。

  江山多难的战争年代,沂蒙山区人民,会用家里仅剩的一把米、一只老母鸡给伤员熬汤养伤,也会用自己的乳汁去救奄奄一息的重伤员。在刺刀面前,他们宁死也不会暴露中国军队伤病员的藏身之地。

  抗战八年里,沂蒙山区人民先后为前线做出了军鞋三百多万双,军衣一百二十多万件,碾米磨面六千多万公斤。他们送子参军、送夫支前,缝军衣、做军鞋,碾米、磨面、烙煎饼,抬担架、推小车,舍生忘死救伤员。

  冬天里,他们会跳进齐腰深冰冷的河水里,搭起“人桥”让部队通过。今天,在举行这次展览的中国国家博物馆里,记者遇到了一位姓李的老人。她正是当年搭“人桥”的组织者、参与者。当人问到,搭“人桥”是不是很累时,这位身材有些单薄、矮小的老人笑笑说,“没事,揉揉肩膀,上上热敷,就没事了。”

  沂蒙山区人民的艰苦斗争,使其成为日军迅速灭亡中国的巨大障碍。为达到彻底摧毁的目的,日军对沂蒙山区发动重点进攻。一九三九年夏到一九四三年底,日军进行千人以上的“扫荡”百余次,万人以上的二十九次。八年抗战中,在做出巨大牺牲的同时,沂蒙山区的抗日部队和百姓,也将五十三万多日伪军击毙、击伤或俘虏。

  这场由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主办的“沂蒙精神大型展览”,是中国人民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六十周年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观今天展览的中国原国防部部长迟浩田将军,对沂蒙山区,记忆清晰,对身边的另一个将军,不时地说这说那。他甚至还知道,现在沂蒙山区的一个城市广场,曾经是军队的师部所在地。

  在战争年代里,被沂蒙山区人民救下来的伤员,不知道到底有多少。这些伤员中,其中不少后来成了中国军队的高级将领。迟浩田将军,就是其中的一个。

  曾两次身负重伤的迟浩田,被沂蒙山区的两位大嫂用乳汁、小米粥救活。为了报恩,他后来还专门去沂蒙山区寻访当年的救命恩人。但当地朴实无华的百姓,始终没有站出来“领功”。对当年支援部队的事,当地人大都一笑了之。  

  从他今天的言谈举止可以看出,这位将军,对沂蒙山区仍旧充满着感情。“看了这次展览,往事历历在目。”

 
编辑:李淑国】
 
专题网站: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
涓浗鏂伴椈缃-404椤甸潰

  打印稿件
 
涓浗鏂伴椈缃-404椤甸潰
[每 日 更 新]
- 中国赴日留学人员人数累计达到九十万人
- 台"陆委会"副主委:江陈会对两岸关系具重要意义
- 大陆海协会副会长张铭清抵台湾 参加学术研讨会
- 国产新舟60支线飞机成功首航 飞行平稳噪音不大
- 阿利耶夫再次当选阿塞拜疆总统 得票率为88.73%
- 九名中国工人在苏丹遭绑架 大使馆启动应急机制
- 证监会:城商行等三类企业暂停上市的说法不准确
关于我们】-新闻中心 】- 供稿服务】-广告服务-【留言反馈】-【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法律顾问:大地律师事务所 赵小鲁 方宇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1024*768分辨率
[京ICP备050043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