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8月4日电 据《经济参考报》报道,近日,美国对中国纺织品一面推迟设限决定,另一面再立新案调查。业内专家对此分析认为,美国政府此次在对华纺织品问题上“又拉又打”,表明中美纺织品争端的解决未有实质性进展,其前景尚难预料。
8月1日,美国纺织品协议执行委员会做出了两个看似自相矛盾的举动:一方面,将对中国毛制裤子等6种纺织品的设限决定日期推迟至8月31日,此前美国已经连续推迟对毛制裤子和合成纤维布两种中国纺织品设限的决定日期;另一方面,该委员会又受理了美国有关纺织行业组织对中国输美裙子、睡衣、泳衣、女式梭织衬衫、袜子5种纺织品的设限申请,这是继今年7月受理窗帘设限申请之后,美方再次受理业界新的纺织品设限申请。
美对华纺织品“斗而不裂”
中国纺织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孙淮滨和商务部研究院梅新育博士,不约而同地使用了“又拉又打”来形容美国政府1日的举动。
梅新育说,美方此举虽看似自相矛盾,却具有内在的统一性。美方之所以一手打,是因为希望与中国达成一揽子协议,以期在名义上取消全球纺织品贸易配额之后,继续对中国纺织品实行配额制度。“为了推动谈判向自己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美国借助受理新设限申请的手段向中方施加压力,实不足为奇。”
事实上,美国商务部1日在其网站宣布决定时就明确表示,推迟设限决定,是为了“继续与国内纺织业界和议员就是否同中国达成纺织品一揽子协议进行磋商”。
“美方之所以一手拉,是因为尽管美国一些制造业企业和组织、国会议员们就对华贸易的巨大逆差炒作不休,但美国政府对逆差的真实经济涵义心知肚明,知道中美经贸给美国带来了巨大的、不可替代的利益。”梅新育说。
“虽然在中美经贸发展过程中,某些丧失竞争力的美国产业确实减少了就业岗位,但就整个美国经济而言,所获好处远大于此。所以美国政府必须一手拉,不能在纺织品问题上与中国‘撕破脸’。”梅新育说,“美方认为最好的做法就是,在纺织品问题上与中国‘斗而不裂’,为自己争取最大好处。”
孙淮滨说,美方在对华纺织品问题上的双重姿态,一方面是因为中美两国近期经济、政治交涉频繁,包括中美商贸联委会、朝核六方会谈、中美首次战略对话等拉近了两国关系,美方提出推迟设限决定日期意在向中国表示一种姿态。
“但美方推迟的举动并不意味着让步。不仅如此,美方还将继续采取行动来限制中国纺织品的出口。”孙淮滨说,“另一方面,美方也承受着来自国内的申请对中国纺织品设限的压力,宣布新受理5种纺织品设限申请则是美方按照美国国内法律程序,为满足美国国内有关行业组织要求所做出的姿态。”
中国纺织品出口企业严重受损
自美国5月23日和27日对我棉制裤子等7种纺织品设限以来,给我企业下半年的生产、出口造成很大的影响。根据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不久前公布的调查报告,美国对我国纺织品设限,影响我国企业超过1万多家,其中6成以上企业受到严重影响。报告指出,“这些企业大多来自江苏、浙江和广东三个省份”,“目前企业大量产品滞留美国海关,工厂开工严重不足、不敢接定单、库存严重”。
孙淮滨指出,企业在应对方面,首先要对美国做法的本质有清醒的认识,即“推迟不代表让步,新设限仍在继续”,其次要从自身角度加大调整力度,尤其是要加大对产品和市场多元化的调整力度。
中美纺织品谈判未见实质进展
“美国政府这次举动,对中国纺织品出口产生什么影响,我们很难下判断。只能说中美纺织品争端究竟如何解决,前景还很不明朗。”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秘书长王宇说。
孙淮滨的看法也比较类似。他表示,中欧纺织品争端的解决模式,即双方协商基数与年增长比例、中方采取临时出口限制措施的方式,能否在中美之间适用,“现在还看不出有这种倾向”。
孙淮滨说,中欧纺织品谈判的过程是,双方先在原则性问题上达成一致,然后再在基数、增长率等技术性问题上磋商。“目前,中美纺织品谈判至今仍然处于‘谈原则’的阶段,双方在原则性问题上仍未取得实质性进展,离达成一致尚有不小距离,更谈不上具体的技术谈判了。”
在中美“斗而不裂”的情形下,美方下一步会有何举动?“其实,美国决策层也知道,在中美贸易争端中,走到两败俱伤的贸易战并不可取,避免这样的结果才能维持对自己有利的利益分配格局。美方在7月11日的第十六届中美商贸联委会中表示将慎重使用纺织品特别保障措施,以及连续两次推迟对多种中国纺织品设限的决定时期,都出于这种意图。”梅新育说,“相信美国纺织业界也对其政府的上述盘算一清二楚,预计还会抓紧时机不断提出新的设限申请;美国政府会继续借此向中方施压,但也会注意保证施压力度不超出限度。(王小波 文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