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8月4日电 最新一期的《瞭望》刊载文章指出,随着连战、宋楚瑜、郁慕明相继访问大陆及大陆方面一系列对台优惠政策措施的出台,两岸关系出现了近年来难得一见的和缓气氛与新的发展契机。但在两岸并未消融的政治坚冰下,岛内“去中国化”的暗流却从未停歇过,且不时涌现,已成为两岸关系中的一颗“不定时炸弹”,其潜在的危害性不可低估。
文章称,去年底“立委”选举受挫后,民进党当局迫于外界的强大压力,一度调整其过于激进的“台湾正名”活动,转趋低调。但近一时期,尤其是今年5月份以来,台当局的“去中国化”运动又开始悄然加速:
其一,授意台“国防部”加紧出台一系列措施,拟于近期取消部队入睡前高唱“我爱中华”等爱国军歌的惯例,并准备在对所有台军军歌进行所谓“正音”总清查的基础上,停唱抗日战争歌曲,并在年底前全部终结“国军”部队大陆时期的有关传承,甚至打算从明年起将用了近百年的“国民革命军”的名称更改为“国防军”。
其二,台教育部门不顾余光中等一批学术界、艺术界和教育界的重量级人士筹组的“抢救国文教育联盟”的呼吁,及广大教师及家长的反对,执意要从2006年起减少高中国文的授课时数,降低课文中文言文的比例,将中国文化基本教材由必修改为选修,并打算在今年8月底前确定统一的闽南语教学拼音系统,以强化“乡土语言”教育。
其三,继给“中华民国护照”加注英文“台湾”之后,又在即将换发的新式“国民身份证”上大动手脚,舍弃传统的梅花图案,改在正面中央以幸运草图案烘托台湾地形,左侧照片下方的防伪光影薄膜,光影上一支蝴蝶从台湾岛飞起,旁边清楚地印上英文“台湾”字样。
其四,台行政部门将在近期内重新启动公营事业及驻外机构“正名案”,共涉及包括“中船”、“中油”在内的6家大型“国营事业”,9家官股超过50%的财团法人机构,“国防部”、“教育部”所属的部分院校,“侨委会”与“中央银行”的英文名称,驻外机构及“法规”、“条约”等12大项,并打算于明年年底前推动完成。
文章分析指出,台当局“去中国化”运动的本质与要害,就是要摆脱与中国的一切传统联系,不断侵蚀与弱化岛内民众的中国认同与中国情感,建构新的、具有排他性的“台湾认同”,为“台湾共和国”奠定思想与民意基础。其危害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在岛内制造“台独有理”、“认同中国或中华民族有罪”的舆论气氛,强化对大陆的排斥与敌对意识。在岛内的这样肃杀气氛下,要求发展两岸关系、追求和平统一的声音必然会受到压制,台当局便可以用被他们扭曲的“民意”为借口,提出大陆不可能接受的条件,抗拒与阻碍两岸关系发展的潮流。
二是台湾民众尤其是青少年,如果长期受到“台独文化”的“洗脑”,势必会弱化他们对中国历史文化的了解与认同,逐渐形成片面、失真的“台湾主体性”,从而对两岸关系稳定与和平统一的基础造成严重威胁。“台独”势力的最终目标是要让具有“台湾主体意识”的民众增加到选民总数的75%,而从文化层面搞“台独”才是“最有效果,也最彻底的”。
岛内学者指出,台当局的一系列“去中国化”举动,都“围绕着一个中心,那就是为所谓‘台湾建国’培植文化基础和精神基础。其目的是为了切断台湾年轻一代的历史记忆与文化感情。”对此,岛内有识之士忧心忡忡。新党主席郁慕明表示,这样发展下去,“两岸之间最后走向战争的可能性远大于走向和平的可能性”。
三是在台当局的重点推动下,台军很可能会在不远的将来,最终完成由过去的“反台独”力量向“台独卫队”的实质蜕变。这将大大增加两岸军事对抗的风险。
文章分析称,虽然两岸文化一脉相承,血缘紧密相联,这种千丝万缕的联系绝非人为力量所能斩断。但台当局从政治需要出发,采取高压手段强行推动,加上其本身又带有一定的欺骗性,仍不可避免地会造成岛内部分民众,尤其是广大士兵与青少年的思想混乱,其潜在的危害性不可低估。(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研究员孙升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