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圆明园环评过程,最大的教训是这样一个防渗工程却对湖底天然的防渗能力造成了破坏,这与它没有遵守有关环评法规,在施工前没有进行环评是有关系的”,针对近日受到强烈关注的圆明园环评项目,该项目负责人、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主任陈吉宁教授昨天向记者回顾了环评过程时介绍,环评已经通过专家评估,最后的整改方案需要经过国家环保总局进一步明确,但90%以上的内容应该是与环评组提交的报告一致的。
环评没有受到利益部门压力
陈吉宁教授说,这次环评中,清华充分保持了独立性,国家环保总局、海淀区政府在整个过程中没有施加任何的影响。“我们是在尊重科学,实事求是,按照环评程序的基础上独立完成这项工作的,工作中有非常大的压力,这个压力主要来自于媒体、社会,但是从涉及到直接利益部门而言,我们没有感觉到有什么其他压力”。
据介绍,环评中最主要的困难在于,环评小组是在施工已经基本结束的情况下开展工作的,很多现场数据已经没有了。
防渗工程破坏自然防渗能力
“如果在这个项目开工之前就进行环评,我们可以避免不必要的环境和经济损失,也可以采取更好方式解决施工之后所出现的环境生态问题”,陈吉宁认为,这项工程最大的教训是使自然的防渗能力遭到了破坏。
陈吉宁介绍,做过三个湖的环评后发现,其实三个湖的水文地质条件完全不同,并不都需要铺设防渗膜。
“绮春园已经有一个非常好的黏土层,有很好的防渗透能力;福海在几十年过程中沉积了相当好的底泥层,有一定的防渗能力,它需要一定的防渗,但需在维护底泥层条件下进行防渗,但是他们在施工过程中把底泥层彻底破坏了;真正需要大规模防渗的是长春园,那个地方是出水口,没有很好的黏土层,也没有底泥层,它的渗漏现象非常严重”。
针对圆明园事件,陈吉宁认为,由于这个项目没有遵守有关环评法规,在施工前没有进行环评,才出现了上述问题。他希望将来所有项目遵守国家有关环境法规,在施工之前一定要开展环评工作,开展环评工作之后再进行施工。
建议用水闸把圆明园水域隔开
陈吉宁教授说,这次防渗工程是圆明园东部防渗工程,没有涉及到圆明园的西部,环评小组只能对东部防渗工程进行环评影响评价,而不涉及到西部问题。作为补救的办法,陈教授建议,在3个湖的防渗工程进行整改,并投入使用蓄水之后,圆明园管理方可以考虑用水闸将它们与其他未做工程的湖域隔开。(来源:新京报;记者谢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