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七月二十四日电 题:博爱基督徒 抗日忠烈魂
——重庆历史文化名人刘子如爱国抗日二三事
中新社记者 郭丽
重庆市政府日前组织社会各界知名人士,评选曾为重庆历史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的已故历史名人。各界反复比较研究,经重庆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新中国成立前西南地区著名的实业家、慈善家、教育家和爱国者刘子如等历史人物,被重庆市委、市政府命名为“历史文化名人”。
刘子如,名华璋,字子如,一八七O年出生于重庆綦江金灵乡石窝寨(今属万盛区金桥乡)的一户穷苦农民家庭。十三岁成为孤儿,流落到重庆,饱尝人间艰辛。在渝期间,刘子如凭借过人的智慧和胆识,刻苦钻研经商知识,以其顽强不挠在云谲波诡的商海中搏击,先后在重庆、四川、贵州等地创办了系列企业和数十家公司,成为富甲一方、闻名遐迩的商人。
刘子如在创办实业的同时接受基督教洗礼,以基督徒身份接触了许多社会名人,如苏曼殊、老舍、郭沫若、冯玉祥等。他先后创办了重庆私立孤儿院、中华基督自养美道会、重庆市中华基督教青年会、綦江县私立青山孤儿院等慈善机构。他创办的孤儿院培养了一大批有用人才,如江竹筠(红岩烈士)、余跃泽(原重庆市副市长)、刘璧如(今香港上层知名人士)等。
刘子如不但是位享有很高声望的实业家、慈善家、教育家,同时还是一位让人敬佩的爱国者。一九一五年,日本逼当时的袁世凯政府签订二十一条不平等条约之时,刘子如就发下“何日与日开战,我刘子如立即上战场”的誓言。
一九三七年,抗日战争爆发,六十七岁的刘子如立即从上海回四川,同温少鹤、何鲁、何北衡、康心如等社会名流组织重庆后援会。并慷慨陈词:“东北各地抗日军只凭血肉之躯与日寇相搏……亲爱的四川同胞也一定不能坐视……我们要自信,中华民族决不能被日寇灭亡。我们不能听天安命,要聚集一切人力、物力、财力,向前线的抗日军支援到底……”随即向政府请缨抗敌,亲自上阵。
经当时的国民政府批准,刘子如以“重庆抗敌后援会战地服务团团长”的名义,立即组织人力物力财力,率领一百三十余人的团队从重庆出发,顺江而下到达汉口、南京及九江等烽火连天的抗日前线,慰问抗日将士,全力以赴支援抗战。
有人问他:“这么大年纪还出来抗日?”刘子如说:“古人云:‘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今强敌压境,危在旦夕,国将不国,岂能苟安,子如虽不能持枪冲锋杀敌,但可演讲号召,组织鼓动,疏导民众,抢救伤员,尽区区国民搀救民族沉沦之天职耳!”
刘子如在前沿阵地抢运伤员时被敌炮炸伤,仍坚持不下火线。在前线三年中,与战地服务团的团员们工作生活在一起,生活、劳军等所需款项均由己出。他常出入新四军军部。军部派人给他当秘书。后因家事返川,临走时,新四军军长陈毅感其爱国热情,题赠刘子如大幅照片:“送给站在抗日最前线的刘老团长留念”。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以委员长蒋中正之名也给刘子如颁发了“服务前线,卓著成绩”的褒奖状。
一九四八年,刘子如因病在故乡逝世,家属遵其遗嘱,给他穿两件布衫,薄棺入土,葬于石岗坪。
重庆万盛区委书记张远林对记者表示,刘子如的爱国精神、创业精神、奉献精神是一种凝聚力、感召力和战斗力,挖掘他的史实,宣传他的事迹,对丰富重庆近代史,构建和谐社会有积极意义。
据悉,万盛区委、区政府近日专门成立了“刘子如文化项目开发工作领导小组”,拟将其打造成为丰富旅游文化内涵的载体,提升万盛区对外形象,带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