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首 页|新闻中心|国 际|财 经|体 育|娱 乐|港 澳|台 湾|华 人|留 学 生|科 教|时 尚|汽 车
房 产|图 片|图片库|图片网|华文教育|视 频|商城|供稿|产经资讯|出 版|广告服务|演出信息
涓浗鏂伴椈缃-404椤甸潰
■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科教新闻
关键词1: 关键词2: 标题: 更多搜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通讯:倾听苏童——“揭开童年的水缸走近文学”

2005年07月23日 10:41

  中新社香港七月二十二日电 通讯:倾听苏童--“揭开童年的水缸走近文学”

  中新社记者晓萍

  “我是在五、六岁时,揭开家里的水缸而走近文学的,那令我想到‘蚌壳里的仙女’的神话传说,让我开始了对世界的无限想像”。

  许多读者可能没有想到,被评论界看成是“先锋文学”代表的著名作家苏童,文学之旅的第一步是这样充满童趣和温情。

  在香港书展举行得如火如荼之际,苏童应邀来港,下午与读者面对面细诉他的文学之路。

  原籍江苏扬中的苏童,出生于苏州。一九八四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一九八三年开始发表小说,发表了许多“大胆的充满奇思异想的”作品,其中中篇小说《妻妾成群》被改编为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而名声大振,被称作“新历史小说”。其他脍炙人口的作品还包括《一九三四年的逃亡》、《红粉》、《祭奠红马》以及《米》等。

  在以“作家的生存和文学的生存”为题的讲座中,苏童认为作家存在的最重要理由是对文学带有宗教性的真诚的崇敬,文学的妙处在于它能改变真实或扩充真实,可以修补世界的颜色,这也是写作的最大的乐趣。他回忆自己初期的作品大都不受欢迎,“不记得收过多少次退稿了,但我想,你退回我十篇稿件,我可以继续写一百篇,总有一天会等到一封很薄的来信,就是这样的信念坚持下来了,直至《妻妾成群》被改编为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后就走得更顺利了,所以说“坚持就是胜利”。

  以小说创作为主的苏童说,只要善于观察,生活中处处是写作的题材,城市人有城市人的题材,乡村人有乡村人的题材,生活永远是生动的,总让你有挖掘不完的灵感源泉,“当你有朝一日发现自己没东西可写时,那可能是对身边的事物缺乏观察”。他以自己的作品《向日葵》为例说,作品中的主人公原型就是他当老师时的一名女学生,最后那女孩在葵花地消失了,这是生活的原型,也是作品赋予主人公的最好结局。

  “一个人的生活是苍白的,是缺乏力量的,我迷恋的不仅是文字的表达,更迷恋扩充自我的方式--我认为平日的自己很平庸,写作时我却觉得自己很强大,写作过程是孤独的,但写作结果一定不孤独,犹如空谷回音。”

  苏童的《妻妾成群》、《红粉》等力作被认为虽然写出历史的华丽与哀愁,但却显得“残酷”和“沉重”,对此,苏童解释说,他不否认文学作品后面可能躲藏着一个作家的形象,他作品中的忧郁可能与他童年时生过一场重病有关;但每个人如果能比自己承受的地方能多走一步,他认为是好的。

  至于不少作品描写女性的沉重遭遇,他说是因为尊重女性使然,“希望我笔下的中国女性形象能更立体和真实些。”

  作为六十年代出生的年轻作家,苏童成名的时候才二十六、七岁,今日有香港读者问其现在是否有“少年得志,中年危机”之感,苏童笑答,到了一定年龄后,可能少了那份对未知世界的狂热激情,而由于对自己要求高了,写作的障碍就大了,但他相信自己会把握好自己。

  据悉,苏童最近入选全球“重述神话”专案,将重写《孟姜女》。

  为时一个半小时的座谈会在热烈的掌声中结束后,逾百位现场读者瞬间将这位随和幽默、富个人魅力的作家包围,纷纷索取签名。完

 
编辑:闻育旻】
 

涓浗鏂伴椈缃-404椤甸潰

  打印稿件
 
涓浗鏂伴椈缃-404椤甸潰
[每 日 更 新]
- 中国赴日留学人员人数累计达到九十万人
- 台"陆委会"副主委:江陈会对两岸关系具重要意义
- 大陆海协会副会长张铭清抵台湾 参加学术研讨会
- 国产新舟60支线飞机成功首航 飞行平稳噪音不大
- 阿利耶夫再次当选阿塞拜疆总统 得票率为88.73%
- 九名中国工人在苏丹遭绑架 大使馆启动应急机制
- 证监会:城商行等三类企业暂停上市的说法不准确
关于我们】-新闻中心 】- 供稿服务】-广告服务-【留言反馈】-【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法律顾问:大地律师事务所 赵小鲁 方宇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1024*768分辨率
[京ICP备050043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