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此文版权属《国际先驱导报》,任何媒体若需转载,务必经该报许可。)
7月5日是北京入夏以来最热的一天。在北京饭店举行的“海峡两岸信息产业技术标准论坛”是两岸高科技产业界就标准合作进行的第一次亲密接触。
由于论坛定位于两岸业界交流,加上众所周知的岛内政治生态的原因,中国国民党副主席江丙坤此次忽然以“台湾华聚产业共同标准合作基金会董事长”的身份出现在论坛会场,着实令众人眼前一亮。
这个新近成立的基金会,云集了郭台铭、林百里、施崇棠、许胜雄等台湾岛内IT业界的头面人物,而其目的是“参与大陆自主产业标准制定大业,掌握产业发展契机”。华聚基金会之所以取名“华聚”,乃是引用了“华人”和“聚合”的概念。
曾任台湾“经济部长”的江丙坤,是中国国民党内公认最懂经济的专家。此番是他短短3个月内第三次到访大陆。
在京期间,尽管江丙坤的日程表安排得满满当当,但还是抽出时间在他下榻的北京饭店16层接受了《国际先驱导报》的独家专访。
标准合作的三种形式
《国际先驱导报》问:有台商表示,此次论坛的举行是两岸标准合作的“一小步”,却是两岸产业合作的“一大步”,也是两岸产业在技术标准层面进行合作所迈出的“第一步”。您怎么看?
江丙坤答:今年3月底,丙坤奉连(战)主席指派代表中国国民党到大陆来进行“缅怀及经贸之旅”,和国台办陈云林主任达成了两岸交流合作的十二项共识,其中“加强两岸信息产业标准的研究和制定”即为推动两岸经贸合作重点项目之一。
台湾虽然在信息产业方面具有相当强劲的全球竞争能力,也在技术研发上不断成长进步,可是,在产业标准领域却一直缺乏企图和行动力。原因很简单,因为台湾的市场规模有限。但是,大陆有足够大的市场规模,拥有制定产业标准的绝对优势。所以,只要两岸在信息产业上通过技术的合作,化异求同,采取同样的技术标准,两岸绝对可以在全球信息产业上扮演知识及技术领航者角色。
问:海峡两岸在信息产业技术标准的交流合作会如何进行呢?
答:我个人认为,至少可以透过以下三种形式进行。首先,大陆方面已经完成制定或接近成熟的标准,台湾可以在标准的产品化和量产方面做出贡献;其次,大陆还在制定或正要起步的标准,台湾可以一起参与研发制定的工作;最后,台湾可以提供好的标准制定方案,作为大陆制定标准的选项。
首先有利台商
问:现在,两岸高科技产业界开始携手制定第三代移动通信(3G)等产业标准,这对台湾厂商在大陆的进一步发展有何影响?
答:台湾电子产业早在1995年就开始在大陆有投资,慢慢扩展到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等各地。目前,台湾的电子信息产品大概有70%是在大陆生产。
大陆的内需市场很大,台商要想在大陆生产和销售产品,就要符合大陆的产业标准。透过标准合作,台湾企业可以先取得资讯,从而进行符合大陆标准的产品的开发与生产,同时,这也将有助于台湾企业将产品出口到大陆。
另外,在制订信息产业技术标准方面,台商有相当多的经验,可以帮助大陆建立一个与国际接轨的标准。应该讲,双方各有利益所在。
问:您怎么预测两岸未来在产业标准化方面的合作?
答:这是第一次两岸由信息产业开始进行的产业标准合作,如果能够成功,还可以推广到其它产业的标准合作上。标准合作的起步和近期其它方面的进展,对两岸经贸合作交流来说还只是一个“小开始”,真正要做的事情还很多,要好几年才能开花结果。目前两岸经贸交流的现状是“一边倒”——都是台商到大陆投资,台湾游客到大陆观光。两岸还是要从政治方面缓和,才能够真正带动经贸交流的发展。
链接:在首次举行的“海峡两岸信息产业技术标准合作论坛”上,两岸企业就TD-SCDMA(第三代移动通信“中国标准”)产业化和共同推进后续研发、平板显示技术测试标准与测试平台的合作,以及AVS(音视频编解码技术标准)研发合作等方面达成了初步共识,并将积极推动两岸移动存储企业在产品与经营层面的合作。台湾华聚基金会和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中国电子工业标准化技术协会同意,共同建立长期交流机制,作为两岸信息产业技术标准领域和两岸信息产业界交流与合作的平台。
“如果两岸真正携手,一切皆有可能。”信息产业部数字音视频编解码技术标准工作组秘书长黄铁军如此评价论坛成果。中国电子工业标准化技术协会秘书长常利民也对两岸合作发表展望:“交流产生共识,共识催生标准。”
来源:国际先驱导报 作者:顾钱江、李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