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首 页|新闻中心|国 际|财 经|体 育|娱 乐|港 澳|台 湾|华 人|留 学 生|科 教|时 尚|汽 车
房 产|图 片|图片库|图片网|华文教育|视 频|商城|供稿|产经资讯|出 版|广告服务|演出信息
涓浗鏂伴椈缃-404椤甸潰
■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滚动新闻
关键词1: 关键词2: 标题: 更多搜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我们拿什么“再下西洋”

2005年07月12日 16:11

  600年前的7月11日,是郑和率大明帝国的庞大舰队七下西洋的处女航。

  600年后的今天,很遗憾,除了政府把今天定为国家首个“航海日”是个亮点外,在纪念这一事件的着眼点、排场和阵势上,我更多看到的仍然是商业炒作。

  愚以为,就中国当下面临的严峻海洋战略态势,借纪念郑和七下西洋600周年,举国上下亟须反省和检讨中国的海洋战略,唤醒国人的海权忧患意识,而绝不是重新陶醉于当年天朝大国的富庶与威仪。

  郑和七下西洋比哥伦布跨洋大航海要早半个世纪。可叹天朝大国的海洋之旅除了排场、规模与时间堪称世界第一,却无明确的经济、军事、文化等战略目标。

  稍后的西方跨洋大航海却不同了,由一系列新发现作依托,海洋贸易开始席卷全球,地域文化互相交融,科学技术彼此借鉴,为随之而来并持续数百年的西方工业革命开拓出巨大的市场。

  反观我们,郑和七下西洋的终结日,却是持续5个多世纪的海禁政策盛行时。

  “制海能力决定国家兴衰!”19世纪,马汉以军人的理性和史家的智慧著就迄今仍深深影响大国发展的《海权论》。

  今天的中国,比历史上的任何时代更加离不开海洋。石油需求,已有一半须依赖“海洋”。进出口贸易总额的95%需要依赖“海洋”交易。未来国家经济的重要构成———海洋经济,必须以海洋作为母体和舞台……

  可是,与中国对海洋的巨大且紧迫的依赖相对照,国人的海洋意识令人汗颜。现有的海洋经济与我们所拥有的万里海疆和300多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极不相称,甚至于对海洋的自然认知、考察与研究,我们也无颜面对江东父老。

  而更令人揪心的是,中国的海权正遭遇周边国家的轻蔑与挑战……

  于今,我们对海洋、海权的忧患与主张,我们强调的“在现代文明的海洋里‘再下西洋’”,不能仅停留于对海洋的开发利用和对海洋权益的维护层面。因为以大历史观和大文化观视之,海洋正越来越代表着这个世界的“主流文明”。

  中国要想真正实现民族复兴,只能在本世纪别无选择地接轨这个世界的“主流文明”。(来源:中国保险报;作者:鲁宁)

 
编辑:贾靖峰】
:::相 关 报 道:::
·“郑和伞”撑起和平 郑和之旅厚往薄来的四段轶闻
·中新社探寻郑和之路采访结束 郭招金谈重要意义
·中新社记者“探寻郑和之路”采访划上圆满句号
·中国选定郑和首下西洋纪念日7月11日为"航海日"
·郑和七下西洋:“政经”之旅 开创和平航海模式
 

涓浗鏂伴椈缃-404椤甸潰

  打印稿件
 
涓浗鏂伴椈缃-404椤甸潰
[每 日 更 新]
- 中国赴日留学人员人数累计达到九十万人
- 台"陆委会"副主委:江陈会对两岸关系具重要意义
- 大陆海协会副会长张铭清抵台湾 参加学术研讨会
- 国产新舟60支线飞机成功首航 飞行平稳噪音不大
- 阿利耶夫再次当选阿塞拜疆总统 得票率为88.73%
- 九名中国工人在苏丹遭绑架 大使馆启动应急机制
- 证监会:城商行等三类企业暂停上市的说法不准确
关于我们】-新闻中心 】- 供稿服务】-广告服务-【留言反馈】-【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法律顾问:大地律师事务所 赵小鲁 方宇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1024*768分辨率
[京ICP备050043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