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七月五日电 题:抗战胜利对中国现代化进程影响深远
——访中国抗日战争史专家荣维木
中新社记者 陶社兰
抗日战争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中华民族为此付出了死伤三千五百万人、直接经济损失一千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五千亿美元的巨大代价。中国抗日战争史研究专家、《抗日战争研究》杂志执行主编荣维木在“七·七”事变六十八周年前夕接受本社记者访问时表示,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中国社会的进步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九九一年一月,中国成立抗日战争史学会,并出版了以发表抗日战争史的研究成果为主的期刊《抗日战争研究》。原来在中央党校从事党史研究的荣维木,便是那时调到这家刊物,将学术研究重点转向抗日战争。一九九七年下半年,他担任该刊的执行主编。
谈到抗日战争对中国社会进步的意义,荣维木说,从政治上来看,“七·七”事变后,共产党又一次呼吁与国民党合作,共同抗日,提出国共合作的总纲领和为抗日救国而奋斗的总目标。在中共的努力下,一个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全国各族人民、各党派、各爱国军队、各阶层爱国人士以及海外侨胞参加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终于建立起来,为夺取抗战最终胜利奠定了基础。而国民党也在政治体制改革方面做出了积极的举动。比如,国民党一九三八年制定的《抗战建国纲领》和国民参政会的设立。在此之前,国民政府实行一党专政,不允许其他党派的存在,是抗日战争的爆发结束了这种局面,国民政府事实上承认了共产党在全国的合法地位。而国民参政会作为国民政府成立的咨询机构,联合各党各派、学者名流、海外侨胞以及经济界有信望人士组成,在抗战期间对政府的重要施政方案提供咨询和建议,这些都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从经济因素来说,荣维木认为,国民政府确立的战时经济方针,在工业、农业、财政金融、交通运输等方面都提出了一系列措施,完成了经济体制的改革。比如工业,过去大部分集中在沿海和东北地区。全面抗战爆发后,许多工厂被迫内迁。从结果看,对改变中国经济布局特别是工业布局是有好处的。直到现在,西南地区的许多工业是抗战时期转移过去的,而西北地区的石油、勘探等也是那时打下的基础。可以说,中国的西部开发,从抗战时期已经开始了。
随着沿海地区工厂、高校的内迁,使西部地区的社会状况得到改变。荣维木说,中国西部的偏远乡村一直处于十分闭塞的状态。抗战爆发后,社会动员深入到基层,使百姓开阔了眼界,妇女的地位得以提高。这些都是外部强力作用下反映出来的较好的结果。
抗日战争虽然是在中国发生,但它作为亚洲反法西斯的主要战场,牵制并歼灭了大量侵华日军主力,有力地支持了世界反法西斯斗争。荣维木认为,从中国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关系来看,它对中国社会的进步以及世界和平也起到了积极作用。抗日战争将日本陆军主力牵制在中国,致使日本无力“北进”侵略苏联及暂时“南进”夺取英法殖民地,打破了德日法西斯的全球战略,对二战的进程和结局有着重大的影响。战后,中国成为联合国发起国及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以大国的身份参与国际事务,这种国际地位的提高,来自于它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贡献。总而言之,中国的大国形象是抗日战争时期开始显现的。中国的抗日战争,为其国际地位的提高奠定了基础。(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