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首 页 |新 闻|国 际|财 经|体 育|娱 乐|港 澳|台 湾|华 人|科 教|图片|图片库|图片网
时 尚 |汽 车|房 产|视 频|商 城|供 稿| 产经资讯 |出 版|广告服务|演出信息|心路网
涓浗鏂伴椈缃-404椤甸潰
■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社会新闻
关键词1: 关键词2: 标题: 更多搜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京华季风:圆明园“渴”望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出炉

2005年07月05日 08:05

  中新社北京七月四日电 题:圆明园“渴”望环评报告出炉

  中新社记者吴庆才

  炎热七月,圆明园正在渴求一场及时雨。

  自四月一日被紧急叫停以来,因湖底防渗工程被挖得底朝天的圆明园大小湖泊,就这样在节节攀升的高温下,“滴水未沾”地静观着事态的发展,这一拖就是整整三个月。

  这是一种多方博弈时最微妙的寂静,恰如高手过招,僵持得越久,表明对抗越剧烈,事态越复杂。就圆明园而言,不同意见的专家、学者、官员、环保人士、普通民众以及圆明园管理方等多重力量已处于僵持的格局。

  而被期待打破僵局的,是一份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然而这个“烫手的山芋”从最初无人接手,到如今的“难产”,的确让圆明园等得花儿也谢了。有消息称,在持续高温的烧烤下,圆明园湖边的树木花草已经开始发黄,有被活活“渴”死之虞。

  报载,这份千呼万唤的环评报告终于在六月三十日的最后期限上交给国家环保局,内容可能在本周公布,但最终作出决定至少要在三十五个工作日之后。一份看似普通的环评报告因何如此难产?内中又有多少曲折,多少奥妙,多少故事,耐人寻味。

  据传,环评报告从总体上支持防渗工程,有人惊叹这是民意的失败,它驳回了以兰州大学教授张正春为代表的拆除防渗膜的民间疾呼。其实不尽然,无论这层“膜”是否拆除,圆明园事件已经具备了标志意义,它让人看到了一种可喜的公共力量正在健康而茁壮地成长。

  三月底,张正春在人民网发布的那篇揭露圆明园事件的文章,搅乱一池春水。使得一场未经审批、未经环评、未经听证、自以为是的防渗工程处在舆论的风口浪尖。从权威专家到普通市民,从耄耋老者到稚龄小童,无不把关注的目光投向看似与己无关的圆明园事件上。

  这种崛起的公共意识,推动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圆明园防渗工程事件听证会,就此,它已经成为一个具有标签意义的案例,充分彰显民意影响力。

  这个事件集纳了当下最热门的关键词,诸如:公众知情权、民主监督、科学决策、听证会、环境影响评价、民族历史、文物保护等等,这也使得这一事件的标签意义更具警示作用。从这个角度,环评报告是否反对铺设防渗膜,都已经退而其次,更重要的是对民意的尊重,是对科学决策的孜孜以求。

  现在,经受持续高温“烤”验的圆明园正在“渴”望着环评报告的出炉。民众亦期待着更有效率的民主决策,让久拖未决的圆明园事件尽快尘埃落定,充分体现法治的尊严和民意的诉求,如此,无论环评报告支持何方,都是民主和科学的一大胜利。

 
编辑:邱观史】
:::相 关 报 道:::
·圆明园环评报告已提交 环保总局对内容守口如瓶
·圆明园环评报告终于最后期限出台 下周进行评审
·环保总局称尊重圆明园环评结果 环评或支持铺膜
·圆明园环评:专家意见取代利益表达?
·乾隆古画"十景图咏"现圆明园全景 原作藏巴黎(图)
·圆明园环评报告六月底递交 环保总局将作出决定
 

涓浗鏂伴椈缃-404椤甸潰

  打印稿件
 
涓浗鏂伴椈缃-404椤甸潰
[每 日 更 新]
- 中国赴日留学人员人数累计达到九十万人
- 台"陆委会"副主委:江陈会对两岸关系具重要意义
- 大陆海协会副会长张铭清抵台湾 参加学术研讨会
- 国产新舟60支线飞机成功首航 飞行平稳噪音不大
- 阿利耶夫再次当选阿塞拜疆总统 得票率为88.73%
- 九名中国工人在苏丹遭绑架 大使馆启动应急机制
- 证监会:城商行等三类企业暂停上市的说法不准确
关于我们】-新闻中心 】- 供稿服务】-广告服务-【留言反馈】-【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法律顾问:大地律师事务所 赵小鲁 方宇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 1024*768 分辨率
[京ICP备050043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