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股市在对政策利好的憧憬落空后一路下滑,上证综指最终以1055点收盘,跌停个股85个。股指重新回到“6·8”行情起点。
上周一,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在国务院新闻发布会上明确宣布,试点没有第三批,“力争集中在一个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基本完成股权分置的改革”。此言表明,管理层将以“快刀斩乱麻”的方式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股权分置改革将全面提速。
这一信息给市场带来了极大的压力。近两个月来,市场赌的就是股权分置试点的不确定性。从哪几家上市公司会列入试点,到对价方案的制定,试点给了投资者一个“淘宝”的机会,而股权分置的全面铺开打破了悬念。几家第二批试点公司复牌后,上涨幅度未超过第一批,表明市场对试点的热情下降。
随着改革的深入,流通股股东开始重新审视“全流通”究竟能给自己带来多少补偿。试点之初,流通股股东寄希望于通过对价来弥补投资损失。事实上,他们手中的股票是多了,但除权后股价下来,市值并未增加。而非流通股股东取得流通权后所能获得的溢价,远远超过其所支付的对价成本。尤其像宝钢这样非流通股份占据总股本份额较大的蓝筹股,本应支付更多的对价来获取流通权。现在正相反,越是蓝筹,流通股股东讨价还价的余地就越小。
在“后股权分置时代”,判断上市公司对价方案是否合理,不能仅仅看每一份流通股获得的对价,还要考虑非流通股的比例。非流通股股东的实际成本与流通后溢价的幅度,也是决定股价涨幅的重要因素。由于试点的“先发效应”下降,公司基本面重新成为判断投资价值的标杆。
从本周开始,上市公司半年报将陆续披露。目前,“预喜”公司明显少于“预警”公司,因此,业绩增长不容乐观。此外,受经济周期影响,钢铁、有色金属等行业开始从高点往下走,加上上周末一些基金重仓股出逃迹象明显,估计后市还将维持下跌态势。建议投资者多看少做,选择个股时,综合考虑行业的景气度及公司的市盈率、市净率。可关注有良好客户资源的消费类个股。
(稿件来源:《人民日报华东新闻》,作者:田泓,文章属个人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