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首 页 |新 闻|国 际|财 经|体 育|娱 乐|港 澳|台 湾|华 人|科 教|图片|图片库|图片网
时 尚 |汽 车|房 产|视 频|商 城|供 稿| 产经资讯 |出 版|广告服务|演出信息|心路网
涓浗鏂伴椈缃-404椤甸潰
■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科教新闻
关键词1: 关键词2: 标题: 更多搜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探寻郑和之路:太仓通番事迹碑是郑和起锚地见证

2005年07月03日 11:31

  中新社太仓七月二日电 题:太仓通番事迹碑是郑起锚地的见证

     中新社记者 韩胜宝

  太仓浏河天妃宫和郑和纪念馆已修复一新,于六月底重新对外开放。新的陈列既保留过去的实物又有所创新,空间更加舒朗,东北西三面陈列的展柜让人感觉视野更加开阔。地板铺设蓝色地毯,展柜以金色为基调,展墙用编织物面料做背景,“郑和航海图”的发光方式也用上了最新科技成果。陈列内容被赋予了热爱祖国、国际航海和睦友好的时代气息,分有“世界航海史上的伟大创举”、“郑和航海的重要基地——太仓”、“郑和在太仓和刘家港”、“郑和遗迹遍神州”四个部分。

  太仓浏河天妃宫与郑和下西洋有着难以割舍的“缘”:郑和七次下西洋前都要到此朝拜天妃娘娘,宫内还立有一块《通番事迹碑》,详细记述了郑和下西洋的经过,具有十分珍贵的文物价值。六百年来,浏河天妃宫一直为海内外人士所关注。

  天妃即妈祖,妈祖信仰自宋迄今已有千年历史。目前,妈祖已成为一尊跨越国界的海神,被誉为世界和平神。浏河天妃宫又名“天妃灵慈宫”,俗称“娘娘庙”,始建于元代至正二年,明清两代曾作几次修建,它是元、明时代航海业发展的见证,经郑和等多次修葺扩建,范围宽广,气势宏伟。

  步入天妃宫庄严的山门,但见院内植郑和下西洋携回之海棠一株。正殿内供有天妃神像。天妃宫现存后殿大楼一幢,二层共高十余米,开阔约二十米,进深十五米,楠木梁柱,气势轩昂,殿楼的枋子和门楣上雕有精细逼真的海浪托日和巨龙戏水的图案。作为郑和纪念馆的馆址,这一建筑具有较高的建筑艺术价值。

  楼殿之前建一花冈石平台,台上有“锚泊瀛涯”大型雕塑。展馆底楼大厅是序厅,正中安放着郑和彩塑坐像,三面墙上是新创作的巨幅磨漆壁画,该画以明代初年太仓和刘家港的风土人情,以及长江口、东海海面壮阔的景象为背景,展示了郑和宝船队从为下西洋作各种准备到扬帆出海远航所进行的一系列活动,具有强烈的历史真实感和艺术感染力。二楼有郑和使用的宝船模型和当年七下西洋踪迹的电动航海图以及有关实物。

  天妃宫东南隅建有碑廊,廊内贮有历代有关天妃宫史迹的碑刻十三块。据《太仓州志》载:记有郑和七次下西洋往返年月和抵达国家的《通番事迹之记》石刻曾嵌天妃宫大殿壁内,惜因光绪年间大殿焚圮,这一名碑也从此湮失,一九八四年修建天妃宫时重刻了通番事迹碑,恢复了这一历史遗迹。

  据太仓的郑和研究学者吴聿明介绍,郑和第七次下西洋时于此勒石立碑,名“娄东刘家港天妃宫石刻通番事迹碑”,原嵌于宫壁内。碑文为明人钱谷之《吴都文粹续集》录以传世。郑和《通番事迹碑》记曰:“和等自永乐初奉使诸番,今经七次。每统领官兵数万人,海船百余艘,自太仓开洋”。这确凿的证明,太仓是郑和七下西洋的起锚地,郑和船队每次返航也都是以太仓为收泊地。(完)

 
编辑:宋方灿】
 

涓浗鏂伴椈缃-404椤甸潰

  打印稿件
 
涓浗鏂伴椈缃-404椤甸潰
[每 日 更 新]
- 中国赴日留学人员人数累计达到九十万人
- 台"陆委会"副主委:江陈会对两岸关系具重要意义
- 大陆海协会副会长张铭清抵台湾 参加学术研讨会
- 国产新舟60支线飞机成功首航 飞行平稳噪音不大
- 阿利耶夫再次当选阿塞拜疆总统 得票率为88.73%
- 九名中国工人在苏丹遭绑架 大使馆启动应急机制
- 证监会:城商行等三类企业暂停上市的说法不准确
关于我们】-新闻中心 】- 供稿服务】-广告服务-【留言反馈】-【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法律顾问:大地律师事务所 赵小鲁 方宇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 1024*768 分辨率
[京ICP备050043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