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滕州七月一日电 题:守土殉城的滕县保卫战
中新社记者王鲁平赵建华梁波
在鲁南大地的津浦铁路线上,坐落着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滕县(现为山东省滕州市),这里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古滕国。历史进入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末期,四千余中华民族的优秀子孙在这里以血肉之躯抗击十倍于己的日本侵略者,为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大胜仗——台儿庄大捷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记者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到山东省滕州市烈士陵园,拜偈当年滕县保卫战中为国捐躯的王铭章将军等英烈。王铭章的纪念碑厅静静地坐落在西北面。纪念碑上的碑文记载:一九三七年日寇挑起“七·七”事变,王铭章师长预立遗嘱,誓死杀敌报国,遂率八千巴蜀健儿出川北上抗日。
一九三八年三月十六日,为扫清进军徐州的屏障,实现南北会师迅速灭亡中国的目的,日军精锐部队约三四万兵力,凭借飞机、大炮和坦克的掩护向扼守津浦铁路咽喉的滕县发起了进攻,震惊中外的台儿庄大战的序幕战——滕县保卫战拉开了帷幕。
位于鲁南平原地区的滕县,方圆几公里内几乎无险可守,正适合装备精良的日军大兵团作战。而守城的中国军队川军四十一军武器装备陈旧,主要武器为四川造的七九步枪、大刀、手榴弹和为数很少的土造轻重机枪、迫击炮。且来滕县之前,川军已在山西东部与日军作战四十余天,损失惨重,伤亡过半。
为了赢得台儿庄大战军事部署的时间,中国军队必须坚守滕县,以血肉换空间,以空间换时间。负责守城的一二二师师长王铭章中将亲自督战死守,几千将士用命血战,抗击了几万日军的轮番进攻和三万发炮弹的狂轰滥炸,击毙日军二千余人,阻滞日军南下四天。守军除少数突围出去,大部分壮烈殉国。
抗战期间颇有声望的《扫荡报》当时发表的《滕县血战的印象》中,真实的记录了战斗的惨烈状况:“在这短短的几天滕县血战中,有很多惊天地、动鬼神的故事,值得我们正视,值得我们泣诉!如一二二师师长王铭章、参谋长赵渭滨、副官长罗世泽;一二四师参谋长邹绍孟、傅哲民均已尽忠职守、为国捐躯了。未出城之两师官兵,仍利用城内的破壁颓垣,与敌抗拒。当城破的时候,所有受伤官兵、未逃出城者,约千人左右,均以步枪或手榴弹与敌拼命或自杀,无一生还。抗战之烈,死亡之勇,前所未闻,实开守土殉城之先例。”
当时,在徐州听到这一消息的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流下了感动的泪水。她在文章中描写自己的感受:“太伟大了,这些黄皮肤的中国兵实在了不起!今天我才真正懂得,要征服这样一个倔强民族是不可能的。”
中国军队在滕县的顽强抵抗大大出乎日军的预料。滕县保卫战重挫了日军不可一世之骄妄气焰,振奋了中国军队的士气,为台儿庄大捷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奠定了基础。正如李宗仁后来在其回忆录中指出的那样:“若无滕县之死守,焉有台儿庄之大捷?台儿庄之战果,实滕县先烈所造成也。”
为表彰王铭章将军,国民政府追授其为陆军上将,并于武汉举行了隆重的国葬。中共中央致电哀悼并敬献花圈,毛泽东亲笔题写了挽联:“奋战守孤城,视死如归,是革命军人本色;决心歼强敌,以身殉国,为中华民族争光。”全国各地特别是四川民众组织了盛大的悼念活动,悼念这些为国捐躯的抗日英雄。
日月如梭,光阴荏苒,那场战争的直接经历者大都已经作古。如今,勤劳的滕州人,在战争的废墟上建起了美好的家园。当年战斗激烈的城区东部,如今成为汇集了大企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工业园区。
过上幸福生活的人们没有忘记历史,更不会忘记那些为了民族的解放而抛头颅、洒热血的先烈们。每年的清明节,滕州的市民都会前往烈士陵园祭奠滕县保卫战中牺牲的烈士们。(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