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六月三十日电 题:期待“审计风暴”之后海晏河清
中新社记者赵建华
二十八日,国家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的审计报告,一经公布,立即引起了强烈回响。国家部委、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医院、高校、中央企业,都被列入了此次的“审计清单”。对报告中涉及的问题,官方媒体称之为“依然触目惊心”。民众痛心疾首的同时,对审计署则是大加赞誉。
从报告所审计三十八个中央部门二00四年度预算执行情况看,查出各类违规问题金额九十点六亿元人民币,占审计资金总额的百分之六。对比近年来的审计报告发现,许多问题算的上是“屡审屡犯”、“屡犯屡审”。有的单位甚至对审计出来的自身问题“无动于衷”。即便是面对“审计风暴”,依旧泰然处之。而其中不少是强势政府部门,一言而九鼎。
李金华在报告中称,从今年部门预算执行审计情况看,以往存在的许多问题虽然得到纠正和改进,但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有些手段更加隐蔽,有的部门利用职权通过下属单位或相关单位掩盖违法违规事实。
每年审计报告出来后,许多人都关心问题的整改情况,关心相关责任人受到了怎么样的处理。事后追惩,能起到震慑作用,但这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因为不管怎样惩罚责任人,好多损失已经造成了,有的甚至已经无法弥补了。
观察者认为,要减少国家的损失,除追究责任外,还应认真研究问题背后的深层次原因,从源头加以治理,不能头疼医头,脚痛医脚;要逐步细化各项制度,堵住各种漏洞,未雨绸缪,扭转“摁下葫芦,浮起瓢”的尴尬。
被称为“铁面人物”的李金华也表示,要彻底解决财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还需要一个比较长的过程,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从审计情况看,中央预算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长期积累形成的体制机制方面的根源,也有管理不到位、制度不落实等方面的因素。
众所周知,虽然近年来中国推行的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科学规范的财政管理和投资管理机制尚未建立起来,预算分配还缺乏科学的标准,事责不清,透明度不高的问题仍然存在,部分资源配置和项目管理还缺乏公平和效率。
在审计报告中,李金华坦承,去年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是历年来最好的。除国家体育总局动用中国奥委会资金尚未落实整改外,其他部门和地方政府认真纠正违规行为,追究有关人员责任,并注意强化管理,堵塞漏洞,取得了明显成效。在挽回损失的同时,各级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和被审计单位根据审计意见,完善各项制度规定八十七项。
“惩治腐败、惩治官僚主义,最好的办法就是公开透明,实行阳光政策。”李金华称,审计就是国家的“看门狗”。审计不仅仅是监督,它还是推进民主和法治建设的工具。近年来审计工作很重要的一个着力点,就是推进政府——特别是管钱的部门行为的公开化。
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审计报告中暴露出的这些问题,其存在远非一天两天。有网友就如是评论:“人有病需医,国有恙需治。只有依法治国,发现问题,国家才能健康发展。”
确实,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本身就是一大进步。这两天,被点名的一些部门也表现出闻过则喜、许以整改的态度。“审计风暴”的震撼力,已是毋庸置疑。
当然,我们也不会不切实际地认为,审计的扫帚一到,现存问题的“垃圾”就会无影无踪。应该说,问题的解决,不会一蹴而就,也不绝非仅靠审计报告就毕其功于一役。只有不断完善各项制度,并有人去严格地执行,而政府权力部门也以身作则,审计清单才会越来越小,问题才不再“触目惊心”,而亿万百姓期待的海晏河清的朗朗乾坤才可能出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