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首 页 |新 闻|国 际|财 经|体 育|娱 乐|港 澳|台 湾|华 人|科 教|图片|图片库|图片网
时 尚 |汽 车|房 产|视 频|商 城|供 稿| 产经资讯 |出 版|广告服务|演出信息|心路网
涓浗鏂伴椈缃-404椤甸潰
■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科教新闻
关键词1: 关键词2: 标题: 更多搜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探寻郑和之路:南京博物馆展示龙江造船盛况

2005年06月30日 11:05

  中新社南京六月二十九日电题:南京博物馆展示龙江船厂造船盛况

  中新社记者韩胜宝、丁梅

  位于朝天宫的南京市博物馆左侧,新辟了郑和造船展览馆向社会公众开放,长廊形的展厅内展出了各类珍贵出土文物近二千件,这些出土文物证明宝船体量巨大,是中国古代造船业的巅峰之作,充分反映了六百年前郑和下西洋时期南京龙江船厂造船的盛况。

  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说,这是南京市博物馆从二00三年八月至二00四年七月,对明代宝船厂遗址中的六号船坞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的,共清理出明代造船基础遗迹三十四处。经过专家学者的反复勘察考证,确定当时具备建造大型船舶条件的应是明都南京龙江船厂。该遗址还发现了当年郑和造船用的许多器物,如方形无孔术、铁力木舵杆、绞关木、棕缆、捣制油石灰的工具等,现都在南京博物馆展出。

  据《洪武京城图志》载,洪武初,明太祖即于南京朝阳门外蒋山阳“建立园圃,广植棕、桐、漆树各四万株”,以备造船之用。《龙江船厂志》记载:“洪武初,即都城(指南京)西北隅空地,开厂造船。其地东抵城濠,西抵秦淮卫军民塘地,西北抵仪风门第一厢民住官廊基地,南抵留守右卫军营基地,北抵南京兵部苜宿地及彭城张田”。并记载:“洪武、永乐时,起取浙江、江西、湖广、福建、南直隶(今江苏)滨江府县居民四百余户,来京(指南京)造船,……”。《龙江船厂志》(敛财志)记载,当时龙江船厂面积“计田地塘沟埂共叁仟玖佰肆拾贰亩肆分”,可谓占地面积之大。

  南京郑和研究专家、中国造船研究会会员杨斌说,永乐年间,在南京市的西北角即今南京市雨花台区江东乡中村村至下关三汊河一带,明初下关称龙江关,这里的龙江船厂因此得名。在这一带,有地名为“上保”、“中保”、“下保”,据当地居民称,地名祖辈相沿下来都称之为“宝船厂”。后来因名气很大居然李代桃疆,宝船厂代替了龙江船厂之名,直到嘉庆年间,才恢复龙江船厂。

  《自宝船厂开船从龙江关出水直抵外国诸番国》是生于明代万历至崇祯年间的茅元仪辑撰的,杨斌认为,该图清楚地表明宝船厂就在今南京市西北角的中保一带,其“厂”、“关”、“山”、“官”、“桥”、“洲”等方位与今存之宝船厂遗址完全吻合。《同治上元江宁两县志》记载:“在下关草鞋峡下游在靖安河入江处附近,有张阵湖,明代称稳船湖,地近宝船厂,即太监郑和试船处”。经专家实地调查,以上记载的稳船湖在南京燕子矶三台洞附近。

  杨斌称,郑和下西洋后,由于急需大量船舶使用,促使龙江船厂突飞猛进地大发展,从承造巨型海船的要求出发,跨越秦淮河,向南延伸扩建到今上保村以南一带。这里西贴长江,东至秦淮河,占地面积三千九百四十二亩。这样巨大规模的造船厂在当时世界上也是首屈一指的。(完)

 
编辑:贾靖峰】
:::相 关 报 道:::
·探寻郑和之路:南京郑和文化是如何形成的?
·探寻郑和之路:江南才子笔下的郑和下西洋
·探寻郑和之路:南京是郑和下西洋的“大本营”
·探寻郑和之路:南京云霞织锦随郑和铺满西洋路
·探寻郑和之路:南京静海寺扩建后七月对外开放
·探寻郑和之路:明代南京城兴建十六座大酒楼
 

涓浗鏂伴椈缃-404椤甸潰

  打印稿件
 
涓浗鏂伴椈缃-404椤甸潰
[每 日 更 新]
- 中国赴日留学人员人数累计达到九十万人
- 台"陆委会"副主委:江陈会对两岸关系具重要意义
- 大陆海协会副会长张铭清抵台湾 参加学术研讨会
- 国产新舟60支线飞机成功首航 飞行平稳噪音不大
- 阿利耶夫再次当选阿塞拜疆总统 得票率为88.73%
- 九名中国工人在苏丹遭绑架 大使馆启动应急机制
- 证监会:城商行等三类企业暂停上市的说法不准确
关于我们】-新闻中心 】- 供稿服务】-广告服务-【留言反馈】-【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法律顾问:大地律师事务所 赵小鲁 方宇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 1024*768 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