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线索锁定目标
2004年2月5日至27日,审计署对A大学进行延伸审计。A校预算外资金学费收支情况是审计的重点。审计署派出的审计组进驻后发现,该校2003年向新生收取了1035万元“捐款收入”,未按规定上缴中央财政专户,而是作为其他收入转入自有资金账户。
这部分资金占该校当年收费总额的五分之一。审计组发现了两个问题:一是所有记载“捐赠收入”业务的记账凭证,均未附向学生收取“捐款”的收款收据,只附有学校招生办公室的交款收据和银行入账单据;二是一部分记载“退款”业务的记账凭证,附有《捐资助学协议书》和《A大学2003年招生录取异动申请表》,从附件上有关领导的批示和签字反映,招生办公室曾向一部分转学或退学的学生,退回过“捐款”,但扣除了手续费。审计组判断,A大学教育收费行为存在重大疑点和漏洞。于是,A校招生办公室成为审计重点目标。
识破骗局查获证据
2月16日,审计组对该校招生办公室进行调查,在索取“捐款”收费原始资料时遭遇阻力。办公室主任N在调查初期,始终辩称学校收取“捐款”符合《教育法》,捐款的学生和家长完全出于自愿,他们经济条件都比较好,有的学校不要,但他们非捐不可。学校收取捐款同招生、录取没有联系,“捐款”认真执行国家规定的范围和标准。
然而,审计组要求其提供收费的原始资料时,对方则采取欺骗和隐瞒手段,一拖再拖。N等人从当天下午3时到晚上7时左右,藏身于招生办公室套间内,篡改附有招生录取信息的收费原始资料。被审计人员识破堵在屋内,经过双方4个多小时的较量,N被迫尴尬地走出房间,交出收费原始资料四大本,近500页,涉及捐款资金1068万元。
审计组集中3天时间查清:2003年A大学招生办公室,按照学校领导意图,在国家规定的收费项目、范围和标准之外,对预留计划或超计划招收的新生,采取按照学校旨意和规定的数额,同学生家长签订所谓“捐资助学协议书”的办法,向208名学生共收取所谓“捐资助学款”1068万元。后来,入学新生中有6人因又被其他学校录取而被退回“捐款”33万元。这样,招生办公室实际收取202名新生“捐款”共计1035万元。这笔捐款上交学校财务处后,没有按规定上缴中央财政专户,而是被擅自截留记入了学校自有资金账户。
收取“捐款”曝光四大特点
A大学招生办公室收取学生“捐款”有以下特点:一是收费实行“双轨制”,即既收取学生正常的学费和住宿费,同时又以“捐资助学”名义另外再收取所谓的“捐款”。二是收取“捐款”同招生、录取密切挂钩,不“捐款”不录取,“捐款”是录取学生的先决和必备条件。
审计人员查获两份材料:其一,据一份《A大学2003年招生录取异动申请表》记载,N在确定收取某位学生“捐款”数额时,有这样一段批语:“该生家长当时为让孩子保证录取,在考试不及格的情况下,主动提出为学校、学院捐款。鉴于家长对学校的贡献,确定将该生破格录取。经向学校报告,收捐款伍万元。”其二,N在因采取欺骗和弄虚作假手段,拖延、阻碍审计而受到批评后的书面检查中写道:“我顾虑这些材料若被审计组领导看见,会把它作为将学校接受捐赠款的事定性为‘招生与收费挂钩,乱收费’的依据。”
三是“捐款”无确定范围和标准,学校任意收取。“捐款”的202名学生,占到当年新生总数的六分之一,遍布学校本科、预科、双学士等学历层次和30多个专业,每人“捐款”两万元到10万元不等。学生“捐款”数额与考试分数的高低没有直接联系,学校想收多少就收多少。但考生家长及其介绍人同学校的背景关系密切,有关领导委托介绍的,“捐款”可以少一点,一般关系“捐款”则要出高价。甚至有的考试成绩未达到规定录取分数线的学生,也因“捐款”而被违规录取为本科生甚至是双学士。学校向学生收费,有直接向学生和家长收取现金的,有银行汇款的,也有收取学生存折的,收费不按规定开具正式收据,要求学生家长签订的所谓“自愿捐款协议书”,只让家长签字,学校却不签字,谁也怕承担责任,实际是一块为掩盖其乱收费真相自欺欺人的遮羞布。
四是“捐款”并非完全自愿,给许多家庭带来沉重经济负担。“捐款”的学生大多数都在规定分数线以上,不“捐款”即使考试成绩达标也可能上不了大学。但是,按照A大学要求的数额“捐款”了,不仅能在预留或超计划内被录取,有的再加上一定数额的“捐款”,还可以获得选择专业、转专业等优惠条件。
据审计组对“捐款”学生的抽样调查,有70%的学生家庭年收入在两万元左右,有11%的学生家庭年收入还不到1万元,许多学生的“捐款”是家长借来的。这些学生在校学习和生活的费用总支出,每年人均8000元到1万元,再加上巨额的“捐款”,使这些本不富足的家庭,又背上了短期内难以偿还的沉重债务负担。
另外,A大学违规收取的1035万元“捐款”,仅占其当年可动用资金总数的不到5%。在学校较为宽裕的财力条件下,以所谓“教育经费不足”为理由,根本无法开脱其乱收费的责任。
挖出W学院“小金库”揭穿假账
审计组对A大学所属3所学院(W学院、Y学院、M学院)审计时再次遭遇阻力。审计前,该校财务处曾承诺,学校对下属单位管理是严格的,在财务管理和收费方面制订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各单位的收费严格执行国家规定,收费收入全额上交财务处,收支统一纳入学校管理,各院、系均未设独立的财务机构,没有设置现金保险柜,更没有账外账和“小金库”,收取的学费由学校统一安排,主要用于改善办学条件。
2月19日,审计组到W学院。开始时,该学院极力表白如何认真执行国家规定,将学生捐款366万元全部上交学校,还向审计组提供了自我表扬性质的所谓“收费情况自查报告”,以及收取366万元“捐款”的有关资料。
审计人员感到,该院提供的材料都是经过加工整理或是临时打印出来的,因而要求学院提供2003年收费的所有原始资料。这时,该院领导和具体管钱人员以种种理由搪塞、躲避,甚至发脾气,阻碍审计人员检查。后来,在审计人员的坚持和紧逼追问下,他们最终如实说出了收费真相。
经审计查清,2003年,W学院共招收新生154人,违规向其中153人收取“捐款”407万元,每位学生“捐款”5000元到12万元不等。还以初试费和复试费等名义,收取考生18万元。上述收费共计425万元,除366万元上交学校财务处外,其余59万元被该院违规隐瞒和截留,私设“小金库”,从中坐支53万多元,借给私人两万元至今未还,结余现金4万元。
Y学院上演“感染疑似禽流感,不能见审计人员”闹剧
2月20日,审计组对Y学院进行审计。该院领导和管钱人员采取“出差”、“治病”等办法,躲避审计人员,甚至不惜导演了一场管钱人员所谓“因到湖南出差感染了疑似禽流感,怕传染,不能见审计人员”的闹剧。
经审计查明,2003年,Y学院向60名学生违规收取“捐款”179万元,收费没有向学生开具任何单据。179万元收费未按规定上交学校,全部被其隐瞒和截留,私设“小金库”,其中坐支165万元,结存现金14万元。165万元支出中,仅有61万元能够提供出5张原始发票;其他104万元支出,只提供出3张发票复印件,而提供不出原始发票,甚至还提供过一张后来补开的55万元假发票。
M学院抽真账簿做假账簿
M学院2002年以前曾违规收取过上百万元的“捐款”。2003年收取“捐款”是30万元,但已上交学校。在此前一天,审计人员曾到M学院对其当年收费情况进行了解,答复是除上交学校的30万元外,另外还收取短训班培训费10余万元,并答应第二天上午提供出详细资料。
2月24日上午,审计人员再次来到该院。首先发现其提供的收费统计表是新制作的,被当场拒绝,要求必须提供原始收费资料。该院领导和管钱人员好似有所准备,为了证实自己的“诚实”,向审计组提供了有关收费收支情况的1本账簿和6本记账凭证及单据。
审计人员从中发现两个疑点:①账簿上对2003年4月21日以后的收支情况没有记录。②发现结余资金2200多元,但不知资金放在何处。面对追问,该院领导和管钱人员被迫打开了保险柜。经审计人员监督盘点,查出内有现金7万多元,余额1900多元的个人存折一个,还有一些收费和支出单据等。经审计人员核对,保险柜现金短款近5万元。
经追问,管钱人员讲被院里7位老师借走,用于外地招生的旅差费,尚未归还。审计人员继续追要借条,他更加慌张。开始慌称借款时没打借条,后在审计人员反复教育和严厉批评下,感到实在无法蒙骗过关,便借口避开审计人员,偷偷摸摸地从一个大旅行箱内翻找借条,翻得大汗淋漓,始终未能找全。被审计人员当场识破,令其打开旅行箱。结果满满一箱、数以百计的记账凭证、单据和账簿等财务资料,呈现在大家面前,涉及收费资金数百万元。
经审计查清,M学院在该校招生办的错误做法已受到严厉批评和纠正的情况下,不惜冒着被再次查处的风险,院领导组织有关人员,在审计组到院之前,连夜加班,隐藏和篡改原始财务资料、编造假账。他们将记载2003年收费收支情况的38本原始记账凭证全部拆散,从中抽出一部分,重新编篡出6本,只反映上交学校30万元和另外收取10余万元培训费支出情况的凭证,并对应这6本假凭证,又编造出一本假账簿,而将记载当年收费收支情况的真账簿和大量原始记账凭证及单据隐藏。
审计人员到达该院后,他们表示自己“诚实”,所提供的就是这套假账。其背后掩盖的事实真相是:2003年,M学院违规乱收费总计247万多元,其中以所谓“捐资助学款”名义,收取33名新生(每人两万元至7万元不等)“捐款”共计156万元;以招生报名费、考前辅导班费等名义收费91万元。247万元收费,除上交学校30万元外,其余217万元被该院违规隐瞒和截留,私设“小金库”,除少部分用于改善办学设施外,大部分被以各种名义私分给个人或滥支滥用。M学院实有教职工41人,其中院领导等处、科级干部7人。217万元资金主要由这几个人支配和流向他们的腰包。他们以“行政岗补贴”、“招生补助”、“考试补助”、“出题费”、“录取学生补贴”、“考前劳务补助”、“坚守岗位补助”、“毕业工作补助”、“参观补助”、“工作会议补助”、“咨询考察费”等30多种名义,发给个人80多万元。每次发钱人均少则1000元,多则数千元,几乎每个月都要发钱数次。其中2003年7月1日到10日,竟连续发钱7次,金额总计17万多元;还有30多万元资金,用不合规发票和大量白条以所谓“考察费”、“参观费”、“办公用品费”、“礼品费”、“慰问费”、“交通费”、“餐费”等名义支出。另外,还有近5万元现金被借给个人,至今未收回,甚至有17万元现金长期存放在私人手里,被审计组追缴。
至此,查清了A大学教育乱收费1886万元等严重违纪问题,并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做出了严肃处理,A大学及所属单位有关人员被依法追究行政责任。
(据今天出版的中国青年报摘自《中国审计》杂志第16期,欣眉整理陈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