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夏邑六月二十八日电 题:寻访彭雪枫将军殉国处
中新社记者史宝银
河南省夏邑县城东一个美丽的村庄——八里庄,曾是文武双全的新四军著名抗日将领彭雪枫将军抛洒最后一滴热血的地方。
现今的将军牺牲地,一座彭雪枫将军纪念馆巍峨耸立,雪松枫树掩映下显得是那样的庄严肃穆。纪念馆前的广场上,一座将军骑马的雕像威武雄壮。步入纪念馆内,一幅幅将军生前照片尽展将军那短暂而伟大的一生。
一九0七年生于河南镇平县七里庄的彭雪枫,少时家贫,但聪慧好学,是中国工农红军和中共领导的抗日武装新四军杰出的指挥员。
抗战爆发后,彭雪枫奉命到鲁、豫、皖、苏等地发动群众,组建抗日游击队,创建抗日根据地,与侵华日军展开游击战。一九三八年九月三十日,他率两个新兵连三百七十三人,向豫东地区挺进,与活动于睢县、杞县、太康一带的张震、萧望东部配合,多次粉碎了日军的“围剿”,声威大振。
随着抗日武装力量的壮大,一九三九年,彭雪枫率部继续向东挺进,建立了以永城为中心的抗日民主政权。一九四0年,彭雪枫率领新四军第六支队在运河线、黄泛区,北靠陇海路、南跨涡河间与日军展开游击战争,并进入皖东北地区,与淮北路东地区活动的部队会合,组建了骑兵团。有关资料显示,一九三八年至一九四四年,彭雪枫麾下的新四军第四师进行了大小战斗三千七百六十次,累计歼敌四万八千余人,取得了十分辉煌的战绩。
戎马一生的彭雪枫将军不仅英勇善战,而且十分喜爱读书,他好学不倦,征战之余博览群书,著有《游击战术》、《战略战术讲授提纲》、《游击队政治工作教程》等教材和《平原游击战的实际经验》等论文。一九三八年他亲手创办的游击支队机关报《拂晓报》发行量最高达到三千六百多份,对于宣传抗日救亡,打击敌人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看馆老人程丕振的带领下,记者找到了将军当年牺牲的具体地方。抚摩着由张震上将亲自书写“彭雪枫将军殉国处”的石碑,记者仿佛感受到了彭将军最后一战的激烈和残酷。中共夏邑县委党史征编委办公室编的《革命风云录》这样描述了这场“八里庄攻歼战”:一九四四年四月,日军为打通大陆交通线,大举向河南腹地侵犯,攻陷了郑州、洛阳、许昌、郾城等多座城池,彭雪枫奉命西征,向河南敌后进军,收复失地。短短的几个月内,彭雪枫由泗洪半城誓师出发,横扫路西广大地区,夺取萧县、永城、宿县等地。
同年九月十日,新四军攻打距夏邑县城东八里庄之敌时,正在指挥战斗的彭雪枫不幸被一颗流弹击中,经抢救无效,壮烈牺牲,时年三十七岁。
彭雪枫将军殉国的噩耗传开,当地抗日军民陷入了巨大的悲痛之中。一九四五年二月二日清晨,淮北各界七千余人前往洪泽湖畔,恭迎彭雪枫灵柩。彭雪枫下葬后,淮北各县民众自发地来到墓前拜祭。
“为民族,为群众,二十年奋斗出生入死,功垂祖国;打日本,打汉奸,千百万同胞自由平等,泽被长淮。”一九四五年二月八日,彭雪枫将军的追悼大会上展示了毛泽东亲笔题写了挽联,赞扬了将军的丰功伟绩。
“彭雪枫出生在七里庄,逝世于八里庄。他一生只走了‘一里路’,他的牺牲,使国失良将,党丧英杰,真可谓是英年早逝啊!”陪同记者采访的夏邑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刘守良感叹道。
刘副部长告诉记者,现今每年都有许多民众从四面八方赶来悼念将军,感怀将军的伟绩。(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