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涞源(河北)六月二十六日电 题:飞狐故地折兵戟倭寇悲书“长恨歌”
中新社记者 张朔
地处河北省中西部太行山、燕山和恒山三山交会处的涞源,始置县于西汉,古称“飞狐”。六十五年前,抗日战争时期著名的百团大战曾以此为主要战场之一,敌我双方展开激烈争夺。
近日,在保定市政府新闻办公室王元敏处长和涞源县旅游文物局刘春阳局长陪同下,记者一行来到涞源的千年古刹阁院寺。刘春阳指着院内一隅的三块石碑说,它们是河北省仅存的日本侵略者碑刻。他并介绍了石碑背后的故事。
时间回溯到一九四0年,中华民族全面抗日的第四个年头,也是国际法西斯势力非常猖獗的一年。自当年八月开始至翌年一月结束,中共领导的抗日部队投入一百零五个团的兵力,以一万七千余人伤亡、两万余人中毒的代价,毙伤俘日伪军四万余人,拔除据点两千九百多个,沉重打击了侵华日军的嚣张气焰,鼓舞了全国军民的斗志。
美国记者史沫特莱如此描述这场战争:从晋西高山到东海海岸,从黄河畔到长城边,都是战场。一百多个团的兵力打击了敌人整个交通线和封锁网,战斗“炽烈而无情”。
历时半年的百团大战分为三个阶段:八月二十日至九月十日为交通破击战,重点击破重要交通线;九月二十日至十月五日是攻坚战,消灭交通线两侧及深入抗日根据地内的日伪军据点;十月六日至翌年一月下旬为针对日军报复性“扫荡”的反击战。
涞(源)灵(丘)战役是百团大战第二阶段的一场重要战役。其中,在涞源发生战斗五十多次,尤以三甲村和东团堡等地作战最为激烈,至今流传着“瞎炮吓跑日本鬼子”等传奇故事。
日伪三甲村据点筑有四个碉堡,由日军驻涞源警备队铃木小队及伪军一个连驻守。一九四0年九月二十二日晚,中国抗日武装八路军向三甲村发起进攻。作战部队只有一门炮弹极少还没有瞄准镜的“瞎炮”,两炮轰去虽未击中,却将敌人从堡垒中吓了出来,惊惶逃窜。此战俘获日伪七十多人,其余大部分被歼灭。
为了粉饰败绩,日本侵略军涞源警备司令小柴俊男写了一首《三甲村警备队赞勋歌》。当时虽正值残酷的抗战相持阶段,但日寇败相已呈现诗中:“长城南来敌军袭”,“势如破竹恶犹虎”,“惨覆天地炮声震,三甲一战太惨苦”,“碧血溅染岭木山,英魂远飞靖国庭。……”
三甲村战败后,日军在东团堡又遭遇了更沉重的打击。
东团堡据点是日本侵略军进攻抗日根据地的后勤供应重要中继站,又是一个集训下级军官的基地,防御工事坚固,守敌战斗力很强。中国抗日武装八路军避其锋芒,伪装匍匐前进,短短五分钟就智取外围据点。日军顽抗多时,多次突围不成后于极度绝望之中击毙伤员、烧毁武器粮食,残存二十七人由长官井出监督,投火自焚。
面对这一惨败,再也“赞勋”不起来的小柴俊男惨然写下《东团堡警备队长恨歌》——“行军西征到涞源,路越一岭叫摩天。……惨覆天地炮声震,团堡一战太凄惨。……突袭不分昼和夜,决战五日星斗寒。……烧书烧粮烧自己,……决然投死盘火中。”
阁院寺内的三块侵华日军碑刻中的两块上刻的正是小柴俊男所作的这两首“诗篇”。另一块《修建涞源县文庙碑记》则记载了侵华日军占领涞源后,曾将文庙改为日本“神社”,后因日军在黄土岭、三甲村、东团堡等地遭到惨败,究问缘由,汉奸称是动了风水,小柴俊男不得不下令异地重修文庙。
“这些石碑正是日军侵华、中华文明遭凌辱的铁证,也从一个侧面体现了中国军民对侵略者的顽强抗击。我们将它们陈列在阁院寺这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就是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这段历史。前不久还有一位清华大学的日本留学生来参观,我为他做讲解,告诉他后人要以史为鉴,他连声称‘嗨’。”刘春阳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