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南京六月二十三日电 题:南京云霞织锦随郑和铺满西洋路
中新社记者 韩胜宝
中国最先发明桑蚕丝织,精美华丽的丝织品早就闻名于世,公元前五世纪,希腊人称中国为“赛里斯”,就是丝绸之国的意思。郑和下西洋船队用以贸易的丝织品,是以明朝丝织业的发展为后盾的。江苏省郑和研究会顾问孔令仁等专家学者考证,明朝最大的官营生产单位,一叫“织造”,二叫“烧造”,当时由政府统管的丝造局主要在江浙一带。
郑和下西洋带到西洋各国的明朝丝织品纹饰精美,图案别具一格。孔令仁说,品种有各色纻丝、纱罗、文绮,织金等,花纹有:织金云龙纹、金绣鸾凤纹、织金龙凤纹、织金绣凤纹、编刺金圈折枝小团花、织金盘龙、玉绶花绣宝相花纹、织金狮子、锦鸡绶、织金方龙、金绣孔雀、锦织鸳鸯纹、云凤四色花绣、麒麟、仙鹤、虎豹、海马等数十种,千姿百态,锦绣华章,犹如彩画,享誉世界,深受亚非各国的欢迎。京师南京生产的云锦就是其中一项有代表性的产品,取名云锦,意在用云霞的瑰丽比喻织锦的艳美。
据介绍,南京云锦,按其工艺特点,分为“库缎”、“库锦”、“妆花”等几大类,其中库锦(又称织金)和妆花是最有特色的品种。花纹全部用金线织出,金色灿烂,光辉夺目。“妆花”,是织金装彩的高级提花丝织品,也就是在不同织物结构的底子上,装饰出五彩花纹,其品种有妆花缎、妆花纱、妆花罗、妆花绒等十多个品种,妆花织品,图案布局严谨,造型生动简练,色彩强烈奔放,花纹多用金线装饰或勾勒,一件织品上,围绕主花纹,可以配织十几到二三十色,大大丰富了织品的色彩效果。整件织品气魄豪放,金碧辉煌,具有浓郁的装饰艺术风味,
明末诗人吴梅村的《望江南》一词赞道:“江南好,机抒夺天工,孔翠妆花云锦烂,冰蚕吐雾凤绡空,新样小团龙。”词中“孔翠妆花”就是用孔雀或翠鸟的羽毛织成龙凤花纹的云锦。在北京定陵出土的一件明万历年间的妆花纱龙袍,就是在透罗纱底子上,用孔雀尾羽捻成的丝织成各种不同形态的五彩主龙纹龙袍,埋藏地下三百多年,经丝纬绒色彩已褪,惟有孔雀羽织制的龙纹金翠光彩,不减当年,其织技之高,世所罕见。在明代郑和下西洋时期,南京与丝织有关的行业达二十多个,丝织工人近十万人。
孔令仁告诉记者,南京云霞织锦随郑和宝船源源不断运到海外,铺满西洋路。因此中国民间绢帛的产量也是巨大的,永乐十七年(一四一九)一年就征收了布帛一百二十六万六千八百八十七匹,丝棉二十四万六千五百零七斤。遗憾的是,丝绸制品难以长期保存,所以当时实物未能留存下来。(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