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石河子六月二十二日电 题:在兵团感受农业现代化之风
中新社记者 孙宇挺
一九五二年,年仅十五岁的江桂芳作为建国后的第一批女兵中的一员,来到了新疆。但是到了石河子以后,连队给她安排的任务却是垦荒种地。
江桂芳老人说起当年,依旧难掩兴奋,一边说一边比划:那时候麦收时捆麦子,定额一人一天五百捆,我一天竟然捆了一万捆,把许多男兵都甩在后面。
老人因此还成为了兵团的劳动模范,一九六一年代表兵团去北京参加国庆观礼并受到毛主席的接见。
今天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早就已经不是这样生产了。半个世纪以来,兵团建立了大规模的农田水利设施,形成了中国内陆干旱地区独具一格的机械化、集约化、大规模现代农业体系。
石河子总场是农八师十八个农牧团场的其中之一,总场副政委乐旸介绍,这是兵团最早实现机耕生产的农牧团场,现在团场有二十六万亩农田,一个团场职工承包棉花地的最低指标是五十亩,所以没有大规模的机械化作业根本行不通。
石河子总场的拖拉机已经更替了好几代,小型的“东方红”如今换成了大马力拖拉机;原本很辛苦的手工采棉花也开始由采棉机代劳,一台采棉机一个秋收阶段可以采四千亩土地的棉花;最早播种都是广种薄收型,后来发展成为点播,今年起已经开始实行“一穴一粒”的精量点播技术;棉花生产能够用化学手段调控其生长特征,想长几个棉桃长几个棉桃……说起现在总场里面实行的农业现代化手段,乐旸变得滔滔不绝。
滴灌技术也成为了带动石河子总场乃至整个兵团农业现代化步伐的重要技术。乐旸告诉记者,最早总场的农田里面使用的是大水漫灌,挖个渠、开个沟往地里灌,这样做很浪费水,浇得也不均匀。从一九九六年,石河子市开始试行从以色列引进的滴灌技术,到了一九九九年,正式开始在石河子总场乃至更大范围推广应用这项节水技术,使得节水灌溉农业成为了兵团农业发展的新契机。
地处中国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新疆,年降水量只有一百四十七毫米,而蒸发量一般为一千六百到两千毫米,据石河子市的水利专家王义忠介绍,这项高效的农业节水技术至少比原来省了一半水。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新到任的政委聂卫国表示,兵团的农业现代化水平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兵团的一千五百万亩土地基本实现有效灌溉,五百万亩实现滴水灌溉,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百分之八十五,大大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有些农产品从播种到收获全程实现机械化作业。
这位原重庆市委副书记告诉记者,兵团有条件在全国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必须要有一定规模,而这正是兵团特有的优势。
一份来自兵团的资料显示,新疆兵团今后一段时间开发的重点领域和主要方略是:必须优先建设现代化大农业,在全兵团推行以精准施肥、精准种子、精准播种、精准灌溉、精准收获和精准田间生态监控等六大精准农业技术为标志的现代农业,用十五年左右的时间实现精准农业,完成农业的第二次革命。
从屯垦戍边自给自足的农业生产到现如今的大规模农业,这支中国最后的生产建设兵团正一步步领跑走向农业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