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中青队以小组三战全胜的战绩晋级,但关于中青队的是是非非,始终围绕在克劳琛周围。
有人说他不了解球队,有人说他训练存在严重问题,还有人说他记忆力有问题……这个德国老头,为什么会惹来那么多的是是非非?在那些被歪曲的事实背后,克劳琛和他率领的中青队究竟是怎样的一副面孔?本报记者通过这些天在前线的所见所闻,带你一起去了解事情的真相。
克劳琛到底了不了解球队?
“中方首先认为克劳琛对这支球队根本就不了解,如果他刚接手那倒还说得过去。但是,‘去年他就开始看我们的比赛,这次又练了这么久,什么人有什么特点、能适应什么样的位置他还是没弄明白。’这种观点在国青球员当中相当普遍。”———摘自某媒体报道克劳琛被个别媒体质疑为“不了解球队”,但在这次世青赛上,克劳琛用人上的成功却成为中青队的亮点。
第一场对土耳其。克劳琛的三次换人显示了自己深厚的功底。在场面被动的情况下,克劳琛将长期因伤影响状态的蒿俊闵替补上场,增强了中青队前场的调度能力,而赵旭日和董方卓的上场给中国队制造了一次绝杀的机会,凭借这个进球,中国队从土耳其身上拿到了3分。
和乌克兰队比赛,中国队首发阵容有两个改变。一是首役替补上场攻入制胜一球的赵旭日替代周海滨出任后腰,二是蒿俊闵首发担任右前卫,实战证明,中国队在以少打多的情况下反超比分,这次变阵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小组赛最后一场对阵巴拿马,在使用董方卓的问题上,克劳琛“固执己见”,他坚持用郜林、而不是名气更响的董方卓。在克劳琛的战术体系中,董方卓的作用没有郜林实用,体能更出色的郜林在场上能突能守,这也是为什么防守能力出色的郜林容易获得克劳琛的青睐了。
那么,在诸如此类用人的问题上,克劳琛得到的评价是什么呢?
在第二场启用蒿俊闵,克劳琛被某媒体评价为“纠正自己此前犯下的错误。”有媒体援引球队中方人员的话称,“其实蒿俊闵的能力摆在那里,第一场比赛就应该用他首发,第二场比赛只不过是校正此前的错误而已。”
对董方卓的使用,克劳琛也得到了批评。第一场将董方卓替补上场后,因为克劳琛让他打左前卫,因此被批评为“不了解董方卓的特点,记忆力下降”。如果将每一个主教练的用人都归结为“不了解特点,记忆力下降”,的确有点可笑。殊不知,申花队主教练涅波本赛季曾接连几场比赛让马丁内斯首发打左前卫,难道也是“记忆力下降”惹的祸?
稍微有点常识的人都知道,每个主教练都有自己喜欢或不喜欢的球员,关键是看这个球员是否符合自己战术体系的要求。在克劳琛的战术体系中,董方卓的个人能力很强,反击中速度和威胁程度很大,但与郜林、朱挺比起来,董方卓还达不到在90分钟里能够“先防守后进攻”。从这一点来说,克劳琛恰恰反映了作为主教练“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克劳琛的训练存在严重问题?
最鲜活的一个例子是,中青队大胜巴拿马后,新闻工作区的一个记者突然大叫着说:“中青队至今一共打进了9个球,竟然是9个人打进去的。”粗略地算了一下,除了守门员杨程,中国队几乎每条线上都有球进账。
再从中国队的进球方式分析,有点球(陈涛)、任意球直接破门(卢琳)、角球战术破门(崔鹏)边路传中命中(谭望嵩、朱挺、周海滨、蒿俊闵、郜林)、远射(赵旭日),如此众多破门手段,说明了什么?
还在一个月前,克劳琛的训练受到了巨大的质疑。但为何中青队能在实战中体现出“多点开花”?难道球队在短短一个月内就实现了质的飞跃?
接手球队之初,克劳琛的训练受到了中方教练质疑,足协掌门谢亚龙赴德国视察工作期间,克劳琛的工作被描绘得一无是处。但实际上,中国队在世青赛上的表现说明,克劳琛将中国队塑造成了一支典型的以防守为先、以快速反击为主要手段的球队,两个边路在比赛中虎虎生威;而中国队表现出的自信心也是所参加的历届世青赛中最高昂的一次。小组赛上,赵旭日能在补时阶段的惊天远射、对乌克兰以少打多的局面下取得胜利,难道是中国球员的领悟力瞬间提高了?
实际上,在这次参加世青赛的所有球队中,只有中青队有长达两个月的长期集训和磨合时间,而就在这短短两个月前内,中青队成为世青赛上西方记者描绘的“亚洲冒出来的一匹黑马”。
巴特基辛根市的德方代表曾对记者说过,如果根据克劳琛在几场热身赛上的结果就断定这个教练水平很低,实在是很可笑。“我们当时给中青队选择热身对手,当然要有强队,也要有弱队,这样才能看出球队的真实水准。”
关于中方对克劳琛的评价,德方感到不可思议,“克劳琛是德国足协给我们推荐的教练,他在德国有很高的声望,这个人选也是我们慎重选择向中国足协推荐的。”
中青队三连胜是谁的功劳?
两连胜后,中青队领队冯剑明说。“这两场比赛里我们中方教练也做了不少工作,在一些换人方面提出了不少好的建议,对于最后球队取得胜利起到了不小的作用。”而杨一民也认为,中国队的获胜某种程度上是细节的胜利,而忽视细节恰恰是克劳琛不为中方教练所容的主要罪状,赛前中方教练反复召开队内会议,强调细节,显然,杨一民的言下之意是,中国队两连胜,中方成员起到了主要作用。———摘自某媒体报道在克劳琛到底有多少功劳的问题上,直到中国队打完与乌克兰比赛之后,中国队大本营内仍是“狼烟遍起”,一个很有意思的细节是,在中乌战后,中方人员似乎仍在与克劳琛“冷战”。中青队领队冯剑明在接受某媒体采访时,直接把话题集中到了克劳琛的“记忆力问题”上。冯剑明说,“他(克劳琛)在比赛里的一些用人和战术方面是不错的,但有时候可能是上了年龄,记忆力太差。上场比赛都换完了三个人,还让其他队员在做准备活动,幸亏中方教练及时提醒他。”
有中方教练组成员表示,“坐在教练席上的杨一民看起来倒像一名名副其实的幕后主帅,中方教练组起到的作用要大于克劳琛。”
这种说法在乌德勒支采访的中国记者中引起了强烈反响,有记者认为,这种说法简直愚昧到了极点,中国队参加历届世界大赛都少不了领导督战的身影,怎么不见以前有好成绩出来?
来看一看球员们是怎么评价这个德国老头的吧。
卢琳说:“克劳琛在研究对手方面工作做得非常细致,每场比赛之前,他都能非常细致地将对手的特点和不足告诉我们,然后让我们去做准备,这对我们队的比赛帮助很大。”
周海滨说:“在这次比赛中,9个进球分别是由9个队员打进的,说明球队非常富有攻击性。”
朱挺的评价是:“球队的胜利,主教练的功劳不能抹杀,而我们队空前的团结,也是过去从未有过的,这更是我们队能取得胜利的重要原因。”
场上队长冯潇霆说:“克劳琛刚带我们的时候,双方确实存在着一些理念上的出入,他是那种德国式的思维,而我们的很多队员已经习惯了在俱乐部时的打法,矛盾肯定是有的,但经过两个月的磨合后,我们已经理解了克劳琛的想法,而且比赛也证明了,他是正确的,他确实让我们得到了非常大的提高。”(徐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