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首 页 |新 闻|国 际|财 经|体 育|娱 乐|港 澳|台 湾|华 人|科 教|图片|图片库|图片网
时 尚 |汽 车|房 产|视 频|商 城|供 稿| 产经资讯 |出 版|广告服务|演出信息|心路网
涓浗鏂伴椈缃-404椤甸潰
■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科教新闻
关键词1: 关键词2: 标题: 更多搜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开怀行吟追遗风 湖北秭归办“端午诗会”悼屈原

2005年06月12日 12:11

  中新社宜昌六月十一日电 题:“端午诗会”悼屈原

  中新社记者 全安华

  把酒临风忆屈子,开怀行吟追遗风。正值端午,屈原的诞生地——湖北宜昌市秭归县乐平里,再次汇聚着众多的“土诗人”,凭吊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乐平里是一个被称为“世外桃源”的地方。乘小渡船沿长江三峡库区的支流香溪河溯流而上二十多公里,小心翼翼地越过“狮子岩屋”、“头道水”、“雷劈石”,眼前豁然开朗,点点村落,袅袅炊烟,田间小路纵横交错,一条小溪缓缓流淌……

  在进村的田间小道上,屹立着一座“乐平里”三个大字古牌坊。因年久失修,上面的雕刻和图案开始斑驳;牌坊下的一块青石碑上,郭沫若的夫人于立群所书“楚大夫屈原故里”几个隶体字格外醒目。

  “端午诗会”悼屈原,是乐平里所特有的。今天是第二十五届“端午诗会”,乐平里的“土诗人”早早地从山包包上、山坳坳中走出来,来到屈原庙前聚集。他们围坐在屈原的石像前,用浓烈的地域方言,吟咏自己书写的诗词。

  秭归县“骚坛诗社”副社长徐正端介绍,骚坛诗社成立于明清时期,是一个民间诗歌组织。其诗歌内容以凭吊屈原、讴歌时代为主题,社员以爱好诗歌的农民为主,素有“中国第一农民诗社”之美誉。

  “文革”期间,诗社活动中断。一九八二年,骚坛诗社在屈原故里——湖北省秭归县乐平里恢复。至今,骚坛诗社的端午诗会从未间断过,社员达四十二人。也正是这种别具一格的端午习俗,激励着这些“泥腿子”诗人在农忙之余以诗为伴。

  据悉,该诗社保存下来的明清时期诗稿约一千首,农民社员共写诗填词约四千余首,出版《吊屈原专集》等骚坛专集七本。其中,七十八岁的李国杰老人写诗达一千余首,老社长、农民诗人谭光沛公开发表诗作一百多首。

  屈子故里多俊杰。九十二岁的农妇卢碧梅介绍,在清末民初时期,村里读书之风盛行。人们将屈原的《离骚》等二十多部诗歌视为最大的财富,当然村人也读四书五经,把读书当作干农活一样。

  据骚坛社员徐宏章考证,明、清以来,村里一共出了大约三百多个秀才、八个拔贡、三个进士,仅李世远家族,十代人就出了至少七十个秀才。而那些多年未考取功名的,就扎进诗里,做些自娱自乐的事情。每年的端午节,大家聚集在一起,饮酒赋诗,述志抒怀。

  乐平里屈原中小学初三班的杜芸说,这种独特的文化习俗代代沿袭,直至今日,成为屈原故里的一大人文景观。现在学校每年也都要举行屈原演讲,学校还出了一本《求索》的文艺刊物,将好的诗词刊登出来,在学生中交流。(完)

 
编辑:张磊】
 

涓浗鏂伴椈缃-404椤甸潰

  打印稿件
 
涓浗鏂伴椈缃-404椤甸潰
[每 日 更 新]
- 中国赴日留学人员人数累计达到九十万人
- 台"陆委会"副主委:江陈会对两岸关系具重要意义
- 大陆海协会副会长张铭清抵台湾 参加学术研讨会
- 国产新舟60支线飞机成功首航 飞行平稳噪音不大
- 阿利耶夫再次当选阿塞拜疆总统 得票率为88.73%
- 九名中国工人在苏丹遭绑架 大使馆启动应急机制
- 证监会:城商行等三类企业暂停上市的说法不准确
关于我们】-新闻中心 】- 供稿服务】-广告服务-【留言反馈】-【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法律顾问:大地律师事务所 赵小鲁 方宇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 1024*768 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