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从本网直接下载使用,如欲转载请与原刊发媒体联系。)
台北的6月潮湿闷热。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任务型“国民代表大会”,在阳明山中山楼降下帷幕,最终走进历史。产生于中国大陆的国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台湾延续了57年之后,在民进党政府执政的第五个年头,画上了句点。
这是自李登辉主政之后台湾第七次“修宪”。一部“中华民国宪法”,在政治民主化以及民粹政治的不断冲击和催化之下,已经面目全非。这固然是台湾政治发展的必然,同时也是拘泥于两岸形势和国际环境的必然。连最极端的“台独”基本教义派人士都清楚知道,不继续顶着“中华民国”的躯壳,就意味着灾难的降临。
北京静观其变
由于这是大陆通过反分裂法之后的“修宪”工程,人们关注着北京的反应。时至今日,北京对这次“国大修宪”,只采取静观其变的态度,并没有人们预期中的躁动,也未见情绪发作。这就印证了美国在台协会前理事长卜睿哲稍早前指出的那样,北京对连宋登陆之后的两岸关系,依然抱持正面期望的态度。卜睿哲甚至认为,北京已经有能力区别台湾修宪的内容,没有作出过度解读,也是一个值得重视的信号。
美国官方也没有作出正式的评论,显示出华盛顿方面已经接受台湾“总统府”秘书长游锡堃等人作出的保证。根据台湾媒体披露,为了不使大陆产生误解或误判,美方甚至建议台北不再使用“修宪”、“制宪”的字眼,最好采用中性的“宪改”。可见美方关切大陆的态度,不在乎台湾“修宪”的内涵。
暂且不提陈水扁第二阶段“宪改”究竟潜藏了什么政治玄机。从这次“修宪”成果,大体上可以概括为“立委席次减半、公投正式入宪”。前者意味着下届台湾“立法委员”选举,将采行单一选区两票制,而“立法院”席次将减一半,意味着将有一半“立委”被淘汰。这是一次重大的演变,原本就是“僧多粥少”的权力分配过程,将更显得拥挤不堪。在日后政治权力分割过程中,大小政客的吃相将更加难看。
“公投入宪”是这次“修宪”的另一个主要成果。尽管国民党这次和民进党达成共识,但为了避免民进党趁机推行“法理台独”,国民党采取了筑高门槛的预防性措施。也就是说,未来的任何“修宪”或者“公民投票”复决,需要通过双重门槛。一是要“立法院”四分之三同意,才能交付公民复决,二是要超过二分之一公民同意才能通过。
笔者以为,这次“国大”任务的终结的最大意义是,它实际上已经为未来一个时期台湾政治版图的重新建构,提供了重要的前提。尤其是“立委”席次减半,可能会使“台联党”及亲民党进一步边缘化和泡沫化。台湾的政党政治版图,可能会逐步朝向两党政治的格局演变。单一选区两票制以及“立委”席次减半,有利于资源丰沛和组织动员力成熟的大党进行整合和集结。在不牵涉到台湾前途命运以及所谓的统独对决的政治选举过程中,新的合纵连横态势或将逐步浮现。
其中,有两个动态值得重视。一是李登辉拒绝陈水扁所谓的请益吁求,表示“台联党”今后的合作对象不一定非民进党不可,摆出一副准备和民进党分道扬镳的姿态。与此同时,“台联党”主席苏进强在不同的场合公开对马英九表示肯定,认为他清廉,而且对李登辉从不发恶言,甚至高声赞扬马英九对台湾的认同度,这是很罕见的政治现象。若有政党愿意选择以台湾为主体的道路,“台联”愿意与这样的政党和解共生;如果不是,“台联”将选择不同互动模式。
新一轮政治变局
二是连战正式宣布不参与角逐下届国民党主席,以及王金平、马英九竞选党主席,被《自由时报》视为“正式宣告国民党领导人具有中国经验的阶段已然结束”。而王、马二人都是道地的台湾人,立足点是台湾,心系台湾存亡。出身高雄的王金平不用说了,他是台湾人。生在香港、籍贯湖南的马英九虽然在政治上被称为外省人,但没有中国经验,当然也是台湾人。
从某种意义上讲,台湾已进入新一轮政治洗牌阶段。类似李登辉这种具有日本情结,类似连战、宋楚瑜这些多少还有中国情怀的人,将逐步淡出舞台中心,取而代之的是缺少中国经验或中国情怀的世代。在台湾主体认同氛围的催谷下,即使像马英九这样的政治领袖,为了获得更多的本土认同,甚至要做出很多不得已的媚俗表达,以证明自己对台湾主体认同的纯正。
联想到李登辉曾经为了制衡陈水扁,提出撮合马英九和蔡英文联手和陈水扁竞逐“总统”,再联想到宋楚瑜可以和陈水扁握手言欢,达成十点共识,而顷刻之间又公开交恶,在未来更加狭小的政治过道上,有什么不能发生呢?
由此可见,台湾即将进入一个新的政治洗牌阶段。
来源:新加坡联合早报 作者:陈子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