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肇庆六月十一日电 题:免费教育外来工子弟的广东肇庆“洋雷锋”
——记澳大利亚籍人士胡颂恒先生
作者黄耀辉 李古吴
如今,外籍教师胡颂恒,在广东肇庆创办的“外来工子弟学习中心”已从街头请来了八十名学生。
生于一九四七年的胡颂恒是个地道的“老外”,他是澳大利亚墨尔本人,名叫John David Wotherspoon,胡颂恒是他的中文名。
胡颂恒的“外来工子弟学习中心”,在广东肇庆北岭山下的外坑村。胡颂恒说,小学时代,一本《我们的太平洋邻居们》让他认识了中国。为了能到中国去,他在中学和大学期间选修了与中国有关的课程。
一九八五年,胡颂恒获得了到香港工作的机会。在香港十六年时间里,他在学校学习中文,在社区内当志愿者,并给自己取了一个中文名:胡颂恒。
胡颂恒称,在香港十六年,每个假期,他都独自一人到中国内地旅游,住六元人民币一夜的旅店,坐慢车,吃盒饭,了解中国人真正的生活。
一九八七年,他第一次来肇庆。当他得知肇庆是十六世纪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在中国的第一个落脚点时,就爱上了肇庆的山水。
二00一年,胡颂恒通过朋友介绍,到肇庆一家学校担任外籍教师。不久,他发现学校附近有许多临时搭建的平房、窝棚,住着不少从贵州、四川等地来肇庆打工的外省人。他们的孩子到了上学的年龄却由于没钱,只得整日在街头游荡。
一日,他在闲暇散步时看到一名妇女领着一个小男孩卖水果。胡颂恒买罢水果后问男孩:“你几岁了?为什么不上学?”小男孩回答:没有钱。
男孩叫瞿宏伟,十三岁,由于父亲生意失败,一家四口从湖南来肇庆投奔亲戚,靠母亲卖水果维持简单的生活。胡颂恒决定帮助瞿宏伟。起初的几个星期里,胡颂恒每天晚上在学校的办公室里教瞿宏伟学英语。之后,胡颂恒便在瞿宏伟家附近租了一间房,办起了“英语角”。
瞿宏伟成了胡颂恒的第一个学生。瞿宏伟的邻居几乎全部是外省打工者,他们的孩子同瞿宏伟一样,整日在外闲逛。“他经常问我邻居的小朋友,你想学英语吗?到这儿来吧,不花钱的。”瞿宏伟回忆说。
胡颂恒就是以这种独特的“招生”方式,在街头先后招来几十个外来工子弟。胡颂恒能说流利的粤语,自从办起“英语角”后,为了方便跟这些外省人交流,他又学会了不太流利的普通话。
“英语角”很快吸引了外来工子弟。最初他们只是聚集在“英语角”门口,胆怯地看着这个“老外”。由于外来工子弟渐渐增多,胡颂恒将“英语角”改成了“外来工子弟学习中心”。钟念蓉是胡颂恒为孩子们聘请的第一位老师,她刚来的时候被胡颂恒的“疯”劲吓着了:“只要有孩子出现在教室门口,不论大小,胡颂恒都一律收下。”
四年里,“外来工子弟学习中心”搬了三次家,一次比一次更靠近外来工居住的区域。二00四年七月一日,“中心”终于“定居”到该市郊外坑村里的一座二层小楼里。
胡颂恒说:“终于有了三个教室,三个专职的老师,可以分班上课”。并添置了黑板、电视和教材。
据胡颂恒介绍,“中心”的运作成本相当高,每月大约需要五、六千元人民币的开支。他除了资助三个外来工子女到当地的正规学校读书,还经常接济一些生活困难的外来工。他自己穿的凉鞋鞋底已有裂缝。每天午晚两餐,都是随便吃个三、五元人民币的盒饭。
有时,“中心”的三位老师没及时领到工资,胡颂恒会借来钱给“中心”的老师发工资。
他称,幸好香港、澳洲等地的一些朋友经常捐款、捐物给学习中心,帮他度过一个又一个难关。
今年四月二十八日,肇庆某小学的一位女教师找到胡颂恒,要求到“中心”当义教。她告诉胡颂恒,她依靠好心人的捐助才完成了大学学业,现在想帮助像她那样苦命的孩子。
五月十三日,两个在当地电子厂打工的贵州少女,利用休息时间赶到“中心”,每人为这里的孩子捐资一百五十元人民币。
胡颂恒说,如果没有社会各界和热心人士的大力支持,“外来工子弟学习中心”就无法开办下去。
胡颂恒把当地义工送给“外来工学习中心”文具的情景拍下,准备给香港、澳洲等地的朋友。
胡颂恒还经常为外来工免费提供住处,并在元旦、春节请素不相识的外来工吃饭。当地人说,胡颂恒就是“洋雷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