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6月10日电 最近一期《瞭望》周刊载文称,从2004年第四季度开始,经济运行高位趋稳。今年1至4月份的主要经济指标表明这一特点进一步明显。比较1993年经济升温到趋稳的历史,以及中国经济周期性波动的一般特点,可以认为,当前经济运行已转入稳定的增长平台。
文章称,考虑到经济波动内在成因的惯性、社会预期的变化和宏观调控措施的滞后效应,今年宏观调控将处于一个相当敏感和微妙的阶段。应当密切监测经济走势,既要巩固前一阶段宏观调控成果,又要审慎把握宏观调控方向和力度,着力推进关键领域的各项改革,为保持经济平稳持续较快发展打好体制基础,避免经济出现大的起伏。
新一轮经济增长转入稳定期以后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第一,经济总量关系变化的不确定性因素加大;第二,总供求关系的转折会增加物价、利率、汇率变化的不确定性,也会增大政策适时调整的难度;第三,外汇储备增长过快带来新的矛盾。
文章指出,针对以上问题,稳定期的宏观调控政策就更加重要。我们要坚持和完善稳健的财政货币政策,密切关注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两个方面的苗头,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防止经济总量大的失衡。还要完善宏观调控方式,更多地运用经济和法律手段,减少行政手段,更好地将市场的调节作用与适时适度的宏观调控结合起来。同时要抓住有利时机加快改革步伐,着力推进体制创新和规则完善,增强经济自主增长的能力和经济运行的稳定性。
第一,更好地发挥利率的总量调节和结构引导作用。今年社会总供求关系趋稳,货币政策对社会总需求的调节力度宜保持稳定。从目前物价走势看,普通商业贷款利率宜保持稳定;住房价格上涨较快,应视其变化趋势进一步调整房贷利率。发挥利率对结构调整的引导作用,关键在于继续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在加强产业政策和信贷政策的配合方面,应当注意弱化对投资项目具体经济指标的行政审批和信贷管制,而重视采用质量、安全、环保、技术、能耗等行业准入手段,控制一些落后行业的发展。同时,为抵消由于放松信贷管制而可能引起的货币信贷增速的反弹,应当注意研究如何利用好基础利率问题。
第二,协调有序地推进汇率浮动和资本项目放开进程。逐步放开对资本项目的严格管制,逐步扩大人民币汇率的浮动区间,是中国汇率体制改革的两个重要内容,这两个方面形成有序互动,才能为完善汇率形成机制创造更好的条件。人民币汇率水平是否需要调整不应屈服于国际压力,应该根据中国改革发展的要求,在稳定汇率的目标下稳步推进汇率决定机制的调整。
第三,抓住有利时机,加大关键领域改革力度。实现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根本问题是消除体制和机制弊端。要按照国务院的部署协调推进各项改革,特别要注意加快落实各项既定改革方案。(张立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