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任务型国大”通过了包括“国会改革”和“公投入宪”等议题的“修宪案”。这是台湾自1991年以来的第七次“修宪”,将对岛内政治生态、政局演变以及两岸关系产生深远而复杂的影响——
6月7日,台湾“任务型国大”以249票赞成、48票反对,通过了包括“国会改革”(“立委席次减半”、“单一选区两票制”)和“公投入宪”等议题的“修宪案”。这是台湾自1991年以来的第七次“修宪”,将对岛内政治生态、政局演变、选举文化以及两岸关系产生深远而复杂的影响。
“公投入宪”获通过
此次“任务型国大”通过的“修宪”内容有:废除“任务型国大”,“立法院”所提“宪法修正案”、“领土变更案”,从“国大复决”改由“公民投票复决”,有效同意票达到选举人总额之半数即告通过。
“总统、副总统弹劾案”处理程序,由“立法院”提交“国大”同意改为由“立法院”申请“司法院大法官”处理,经“宪法法庭”判决成立,被弹劾人应即解职。
自第七届起,“立委”席次由225席减为113,任期由3年改为4年;“立委”选制采“单一选区两票制”,区域“立委”为73席,不分区为34席,其中妇女保障名额不得低于1/2,山地及平原住民“立委”各3席。
对岛内政局的影响
第三势力空间受到压缩。在新选制下,每个选区只能产生1名“立委”,候选人必须获得该选区绝大多数选票方能当选,因而对实力薄弱的中小型政党、无党籍人士不利。此外,不分区“立委”只有34席,且必须获得5%选票才可分配席次,亦将大大压缩中小政党的生存空间。
两党政治格局逐步成型。在新选制下,为避免因自相残杀而使对手渔人得利,泛蓝、泛绿内部都将被迫重新进行整合或合并,中小型政党、无党籍人士若要生存必须投靠国民党或民进党。此外,新选制要求重新划分选区,而且遵循“胜者全拿”的规则,将使国民党在北部、民进党在南部优势更加明显,从而强化岛内“北愈蓝、南愈绿”的格局。
传统地方派系逐渐式微。传统地方派系长期以来操纵“立委”选举。新选制实行后,现有29个大选区将被重新划分为73个小选区,必将使地方派系力量分散,渐渐失去以往左右选情或护送特定候选人上垒的优势,从而逐渐式微、消亡,或者被政党整合、合并。
“总统”权力有所扩大。“总统、副总统弹劾案”改由“总统”所提名的大法官组成“宪法法庭”来审理,将使台湾制衡“总统”的机制完全失效,“总统”的权力更加扩大,从而可能导致权力失衡,出现民粹政治或强人政治。
“立法院”、“立委”地位、权力上升。“任务型国民大会”废除后,不仅“立法院”作为岛内“最高立法机关”、“最高民意代表机构”的地位完全确立,更掌握了“领土变更案”、“宪法修正案”以及“总统弹劾案”的唯一发动权(公民只有最后复决权,没有提案权),权力有所扩张。此外,“立委”席次由225席减为113席后,“立委”的政治分量与影响力也较以前增大。特别是在“单一选区”的制度运作下,有实力的“立委”甚至可能取代传统地方派系,成为新的“派阀”领袖。
对两岸关系的冲击
台湾现行“宪法”并没有明文规定公民享有“公投”的权利,因而台湾于2003年11月通过的“公民投票法草案”实质上属于“违宪”法律。此次“修宪”通过“公投入宪”,解决了“公投法”的法源依据,将增加两岸关系的不稳定性与危险性。
为“台独”势力以“公投”方式“拒统谋独”提供了“宪法”保障。“公投入宪”是“台独”势力长期追求的目标,他们向来鼓吹以“公民投票”决定台湾前途,从而最终达到“台独”目标。“公投入宪”必然会进一步刺激“台独”势力的欲望。
为“台独”势力谋求“公投创制”奠定了基础。虽然此次“修宪”中仅规定公民拥有“修宪复决权”,而排除了民进党提出的“公投创制权”,但是“公投”用于“修宪”,而且频繁举行,终归会加剧台湾民众的所谓“本土意识”和“国家认同”,从而给民进党推动“公投创制”奠定基础。
为陈水扁2006年发动全面“宪改”创造了条件。经过此次“修宪”后,只要打着“改革”的旗号,“修宪”工程已经变得极为容易。岛内“台独”势力将不断通过“修宪”达到“实质制宪”目的。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作者:邓允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