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厦门六月八日电题:“郑和群礁”曾留下航海家的光辉足迹
中新社记者韩胜宝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当时的中国政府为纪念明代郑和及其随行人员,将南沙、西沙群岛中的部分岛礁,分别以郑和及其随员的姓名命名,以志纪念。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李金明教授在此间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郑和群礁”曾留下了伟大航海家的光辉足迹。
李金明是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西沙和南沙的研究,出版过《南海争端与国际海洋化》、《东南亚国家与南海问题》等多部专著,是南海问题的权威。他介绍说,中国南海分布着二百多处岛、屿、滩、礁,有的露出海面,有的隐没水中,有的由珊瑚组成,大小不同,形状各异。根据地理位置,可分为: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和南沙群岛,总称为南海诸岛。南海诸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它位于菲律宾、婆罗洲、新加坡、越南及中国南部大陆之间,又处在太平洋与印度洋衔接之处,战略地位极为重要。
明代郑和七下西洋,从进行海洋调查到船队远航,开拓海洋事业,南沙诸岛留下了他们的光辉足迹。据李金明考证,早在明代郑和下西洋时期,“郑和群礁”就有海南渔民,以捕取海參、贝壳为生,各岛都有其足迹,也有久居礁间者。海南每岁有小船驶往岛上,携米粮及其他必需品,与渔民交换贝。船于每年十二月或一月离海南,至第一次西南风时还。
据记载,被命名的“郑和群礁”位于南沙群岛的北部,由太平岛、鸿麻岛、敦谦沙洲、舶兰礁、安达礁等组成。这些岛礁在同一礁上,礁长约五十五公里,宽约十五公里,群岛中央为一礁湖,是南沙群岛最大的群礁。“郑和群礁”中的太平岛呈棱形,长一千四百米,宽约四百米,面积约零点四三平方公里,是南沙群岛中最大的岛屿。该岛扼南海交通咽喉,可作为远洋渔船的中继站,历史上向为中国渔民捕捞水产基地之一。鸿庥岛东西长约六百米,南北宽约二百米,面积约零点零七平方公里,高六点二米。岛上有淡水井一口,过去是中国渔民长住岛屿之一。
“郑和群礁”现被越南侵占的有鸿庥岛和敦谦沙洲,太平岛被中国台湾占有,南薰礁由中国海军驻防。“郑和群礁”中以郑和下西洋随员费信命名的“费信礁”,是南沙群岛中最小的岛屿,只有六千二百平方米。
李金明介绍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于一九三九年侵占了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一九四五年日本宣告投降,当时中华民国政府派专员分别接收了这两个群岛,在岛上举行接收仪式,并立碑纪念。一九四七年中国政府命令将南海诸岛划归广东省管辖,同年十一月内政部重新公布《南海诸岛新旧名称对照表》,统一确定包括“郑和群礁”在内的南海诸岛中岛、礁、沙、滩的正式名称。一九八九年八月,中国海军南海舰队在南沙群岛的永署、赤瓜、华阳、南熏、诸碧、东门等六座岛礁矗立石碑、上刻“中华人民共和国南沙群岛”,中央刻礁名,其中包括“郑和群礁”,作为中国领土主权的标志。(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