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降临,古朴典雅的首都剧场又迎来了一天中最辉煌的时刻。
入场渐近尾声时,天空下起了雨。雨丝在剧场通明的灯光里越来越密聚,有一位观众向检票口走来,他就是中国外交部部长李肇星,一位喜爱戏剧艺术的外交家!
年轻时,一看人艺的戏就“彻夜难眠”
笔者:李部长,您好!非常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北京人艺看戏并接受我未经预约的采访。听说,您在青年时代就爱看话剧。
李肇星:在北京大学读书时,我就到北京人艺看戏。那时买一张后排的票大约也要五角钱,相当于我在学校两顿饭的费用,但我太爱看话剧了。话剧贴近观众,容易与观众产生共鸣,将人生搬到舞台,小舞台大人生!看话剧,还有利于学习语言,因为话剧里的对话和独白都是最生动的。
笔者:当时都喜欢看哪些话剧呢?
李肇星:郭沫若的《蔡文姬》、老舍的《茶馆》、曹禺的《雷雨》等等,北京人艺的经典剧目我都看过。当时,我一个穷学生,没有什么钱,家里平均每月寄5元钱给我,政府每月给8元5角助学金。从这当中我还要每月省出2元钱资助在家乡读书比我更困难的表妹。所以,为了能够看话剧,总要省吃俭用。那时候,只要看一场话剧,就意味着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得吃馒头夹咸菜了。看完戏后,末班公共汽车也没了,就得从王府井往北京大学走,等到走回去也半夜一、两点钟了。当然,有时也借同学的自行车,记得我们班里23个同学中,只有3人有自行车。回到宿舍,躺在床上,脑子里还翻腾着戏里的情节,兴奋得后半夜也睡不着。可以这么讲,当时我一看人艺的戏就得“彻夜难眠”!
笔者:您现在看戏之前一般都不吃饭,我们剧场的工作人员看见您中场休息的时候,到休息室或大厅里就着矿泉水吃饼干……
李肇星:哈哈……现在工作忙,时间紧张,可又想去看话剧,怎么办呢?只好利用休息的时间了。有时候一天的工作结束,也就到戏快开演的时候了,没办法就只好在演出间隙开饭了。实际上,由于工作忙,不可能经常看戏了。但是,一些精彩的剧目上演的时候,只要能抽出时间,我还是尽量争取来看。
喜欢《李白》,希望孔子能搬上舞台
笔者:我们知道您多才多艺,爱好广泛,曾创作过大量的诗歌,出版了《青春中国》、《李肇星诗选》等几本诗集。作家冯骥才曾这样评价您的诗作,“深深的核心里,我们看到的仍然是中国外交家特有的精神,那便是一种面对世界的博大胸怀、正义感以及无所不在的爱心”。
李肇星:从上中学我便喜欢文学和数学。毕业我考大学报志愿时,第一志愿仅限北京大学的中文系,第二志愿是北京大学的西文系。不知是什么原因,却被西文系录取了。多年来,在工作之余,一直坚持写一些东西,主要是在国外访问期间,在火车上、汽车或飞机上写,我所写的东西实实在在很业余。但每当思念祖国亲人的时候,便习惯地拿起笔来,抒发思念之情。
笔者:李部长您太谦虚了,有的媒体将您称为“诗人外交家”。在中国诗文化中,唐代的李白占有重要的地位,被世人奉为“诗仙”,北京人艺曾两度将他的晚年生活搬上舞台。
李肇星:我非常喜欢《李白》这部话剧,曾经看过两遍,还把它推荐给法国总统希拉克。李白是一位伟大诗人,他的生命和诗文都洋溢着一种真诚的气质、爱国的情结。去年访问友好邻邦吉尔吉斯斯坦时,听说李白出生在这个国家的首都郊区乡下,我还专门去看了看那片荒地,并把李白的一些诗介绍给吉国的领导人。我真的喜欢话剧中所表现出的诗人那种“治国平天下”的使命感。剧中的李白是一个内心充满矛盾的人物。“会当痛饮兮造化之满杯,乐天地之极乐兮悲宇宙之极悲,万象为宾我为主,乘长风而来兮,载明月以归”……艺术家们为我们呈现了一个真实的诗人形象。戏导得很好,演得也很好,在飘逸灵妙的诗文中,展现了一代诗仙独特的人生际遇。
笔者:这部戏是人艺苏民导演和濮存昕父子合作的。
李肇星:苏民导演快到80岁了吧?他能够始终保持这么强大的艺术创造力,真是很难得。濮存昕的表演也非常到位,作为一个演员,他能够深入到人物的内心中去,创作出了属于他自己的那一个李白,将一代诗仙的气度风范演绎得淋漓尽致,给观众展现了一个可敬、可爱、可亲的李白。这个戏,父子上阵,艺术上相得益彰。
我曾和他们父子俩交流过一些对舞台艺术的感受,现在想起,还是意犹未尽,收获颇丰。我曾送给小濮一本年轻朋友、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的钱宁写的传记体小说《圣子孔子》,我希望以后能有人把孔子也搬上舞台,毕竟儒家文化对中华民族有着深远影响。
希望能和更多的艺术家成为好朋友
笔者:您说得对。近年来北京人艺更多地偏重一些表现京城普通百姓现实生活的剧目,比如最近上演的话剧《全家福》。
李肇星:《全家福》我看了,而且也是连着看了两遍,每次都感动得掉眼泪。戏里所表现的时代我都亲身经历过,如临其境。舞台上青砖灰瓦四合小院里重温普通百姓和睦、礼貌、风趣的鲜活生活,一张并不圆满的全家福照片,引发了观众对过往生活的思考与怀念。喜庆中带着悲凉,平凡中透着深刻。我觉得,这是一部把传统的现实主义风格和京味文化成功结合起来的好戏,京城百姓生活演绎得真实自然。特别是任鸣导演能够用7首各个时代的歌曲,把故事串联起来,很能调动观众的情绪,我每首歌都跟着唱,《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我们走在大路上》、《咱们工人有力量》、《在希望的田野上》……冯远征表演得非常好,熠熠生辉。那天他发着高烧,还坚持演出,演员们的这种敬业精神非常可贵。
笔者:从您的谈话中,能感觉到您对北京人艺有着很深厚的感情。
李肇星:的确,北京人艺对我有很大的吸引力,一方面是人艺的戏,从青年时代,我就喜欢北京人艺的表演风格;另一方面是有很多朋友。
像马欣书记、张春林经理、崔宁副院长、老导演苏民、青年导演任鸣、演员濮存昕、杨立新、梁冠华、冯远征、丛林等等。我相信,在这些艺术家们的带领下,北京人艺一定会排出更多更好的剧目。我更期待着剧院能创作出一些反映现代中国人生活的作品。
笔者:我的工作环境使我有机会接触到许多演员,常听他们提到您,说和您在一起的时候从未感觉有什么隔阂,您的平易近人和幽默感就像家中的好兄长,他们和您在一起时总是充满了欢乐,充满了笑语。听说您在演艺界有许多的好朋友。
李肇星:对,像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白岩松,演艺界的赵本山、姜昆、瞿弦和、廖京生、郭旭新、韩美林、郁钧剑、张继钢、李仁义、查明哲等等。他们都是优秀的人才,我喜欢和他们交朋友,他们也愿意和我进行交流,我也希望能和更多的艺术家成为好朋友。今年我还请了赵本山和他的剧团到外交部给干部职工义务演出,外交部的同事们为此高兴了好一阵子。
笔者:李部长提起查明哲,我想起了一件事。听说话剧《立秋》首演前9天,老导演陈颙溘然长逝,而她的入室弟子著名导演查明哲临危受命,仅仅7天的时间,他传奇般地完成了老师的遗作。
李肇星:这部话剧是文化部部长孙家正推荐我看的,我们都是热泪盈眶万分感慨。特别是孙家正部长,看戏过程中,手心儿捏着汗,担心查导短时间里是否能把戏处理的完整、演出顺利?演员谢幕的时候,我们俩才长舒了一口气,和观众一起长时间很忘情地鼓掌。
将莎剧改成散文故事,也很喜好传统戏剧
笔者:据说,在您年轻的时候,就观看英文演出的莎士比亚戏剧。您还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著名教授郑土生、冼宁等一起编写了《莎士比亚戏剧故事全集》,将莎士比亚的原作编译为便于各类读者阅读的戏剧故事,完整展现了莎翁戏剧的内容。
李肇星:威廉·莎士比亚,被誉为西方最伟大的诗人和戏剧家。他的剧本讲述的是令人激动、令人愉悦和令人感动的故事。可是在我国,莎翁的剧本多年来总被广大的普通观众认为是艰涩难懂的,仅仅为一些专业人士欣赏、研究。因此我当时就想能不能用通俗的语言,将莎士比亚的戏剧作品改写成散文故事,就这样产生了《莎士比亚戏剧故事全集》。江泽民同志还为这部集子题写了书名,希望这部通俗的集子能有助于青年人了解莎士比亚戏剧故事。
笔者:除了话剧,您喜欢看中国的传统戏剧吗?
李肇星:我也比较喜欢京剧。中国京剧是全面继承我国戏曲优秀传统的艺术,是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高度美学成就的戏剧文化。
笔者:但京剧作为我国优秀的戏曲,曾经很久不为外国人所重视。
李肇星:那已经是过去的事情了,现在京剧在海外可能比在国内有更广泛的爱好者。这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要归功于梅兰芳先生,他是第一个把中国戏剧带到外国去演出的艺术家,是最早把中国戏剧介绍给世界剧坛的戏剧家,在促进我国与世界文化交流中,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笔者:梅先生是京剧的代表人物,也是外国友人最熟悉的京剧表演艺术家。以梅兰芳为代表的中国戏曲表演艺术与俄国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德国布莱希特的戏剧艺术,被称为世界三大戏剧表演体系。
李肇星:是的,梅先生是艺术使节,美的化身,曾先后3次访日,一次访美,4次访苏,一次访朝,数次游历欧、美、亚各国,把中国人民的情谊带给了世界人民,使中国的民族瑰宝京剧跻入世界戏剧艺术之林。1964年我刚到外交部所属的外交学会工作时,就听老一辈的外交官们说,外宾到我们国家访问,往往向外交部提出3个要求:一是观光长城;二是游览颐和园、故宫;第三个就是访问梅兰芳先生,欣赏他精湛的表演艺术。
笔者:以京剧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戏剧和西方戏剧在表演理论、舞台理念上都有着很大的不同。
李肇星:中国的传统戏剧文化基本上是以民间戏剧为主要表现形式,是源于民间的,有很强的自发性和自律性。注重动作的舞蹈化,语言的音乐化,布景的图案化,在抽象的表演中,表现人生的喜、怒、哀、乐,是把人生艺术化,在舞台上演绎。因此,可以说中国传统戏剧表现出来的人生是真实人生的抽象。而西方戏剧在起源之初,就与政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它的表演方式、舞美设计等都力求逼真,说白、动作要逼近真实,使戏剧和人生逼真,要写实。
文化交流对外交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笔者:不论是中国传统戏剧,还是西方戏剧,都会带给观众一种精神的享受。
李肇星:是啊,都是优秀的艺术表现形式,都能给观众带来美的享受。从关汉卿的《窦娥冤》,莎士比亚的《奥赛罗》、《哈姆雷特》,易卜生的《玩偶之家》,老舍的《茶馆》,曹禺的《雷雨》、《日出》,郭沫若的《屈原》,到现代的《白毛女》、《年轻的一代》、《霓虹灯下的哨兵》、《丹心谱》、《天下第一楼》、《狗儿爷涅槃》等等,大量的优秀戏剧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
笔者:目前,我国与世界各国的戏剧交流非常广泛、频繁。
李肇星:对外文化交流活动,为弘扬优秀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增进我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的了解作出了积极贡献。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明古老;中国文化多姿多彩、博大精深。发展中的中国,要海纳百川地吸收世界各国的优秀文化,还要好好利用我们深厚的传统文化和历史经验,向世界推介中华文化的鲜明特色,为丰富世界文化和推进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国外友人喜爱、沉迷于我们的传统文化。可以说,这种文化交流,已经成为我国对外交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我们外交工作起到了积极有力的促进作用。在这些文化交流中,广大戏剧界的艺术家们,也作出了很大的贡献,我衷心感谢他们的辛勤工作。
雨仍在下着,观众早已散去,首都剧场又恢复了宁静。我的采访也结束了,看着李部长依旧步履匆匆地走向雨中,他和蔼的微笑好似融化了这初春的寒意!
李肇星小传
李肇星,1940年生于山东,196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曾任中国驻莱索托王国大使馆一秘,外交部新闻司副司长、司长,外交部发言人,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特命全权大使,中国驻美利坚合众国特命全权大使,现任外交部部长。(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作者:白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