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六月七日电题:人性化的高考考场
中新社记者周兆军
年年高考,今又高考。今天上午,全国八百六十七万考生步入考场,迎接同他们今后人生轨迹休戚相关的一次重大考验。
一年一度的高考,总是牵动着全社会的神经,其社会影响,也远远超过了考生的个人理想诉求和家长这一单纯群体的关注。从官方到民间,为保证这一全世界规模最大的考试能够顺利进行,可谓不遗余力。各地相继推出相关措施,其中的一些小细节越来越人性化。
北京:视障学生进考场
今天,北京共有十一万五千多名考生走进高考考场。在众多考生中,来自北京盲人学校的李云涛、支燕明是最为特殊的两个。作为中国首批参加普通高考的视障学生,他们与健全人同场竞技,共圆高考梦。
为使这两位视力微弱的考生顺利参加普通高考,北京市教育考试院特意为他们制作了大字试卷,并且特别批准取消了填写机读卡的程序,允许他们在大字卷上直接作答。这在中国高考历史上尚属首次。
此间舆论认为,充分尊重少数人的权利,是高考的应有之义。视障考生第一次出现在高考考场,是保障弱势群体权利的又一巨大进步,是高考考生资格认定的破冰之举。
上海:“苛刻”对待监考老师
在考试过程中,监考老师的作用大致有二:一为防止作弊,二是为考生服务。但人们往往过度强调前者而忽略后者。今年的高考,上海市教育考试院下发的《高考监考员职责》,对监考老师提出了“苛刻”的细节要求:
监考人员尽量不穿硬底鞋,以防来回走动发出的声音影响考生答题;监考人员不要长时间站在考生旁边;对精神特别紧张的考生,应立即予以安慰,但不能影响到其他考生;考场同时还配备了“留守”监考老师,一旦发现有监考老师身体不适、咳嗽等,就立即顶替。
考试院有关负责人称,希望通过这些措施为考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考试环境。
广州:取消“如厕禁令”
每年都有一些高考考生遭遇考试中途想上厕所的尴尬。而根据有关规定,“考试中途考生一律不得上厕所,如提出上厕所,将做提前交卷处理,离开考场后,考生不得再进入考室。”
今年,高考“如厕禁令”终于在广州率先解禁。广州市今年的《普通高考考场偶发事件处理指引》明确规定,一般情况下考试中途考生若要上厕所,需做交卷处理,但如确有身体不适需要上厕所,可由主考指派一名同性别的考场联络员全程陪同其上厕所,厕毕再回试室继续考试。
西安:二十七个急救站“备战”高考
为确保高考期间高考生的健康和应对各类突发性事件,西安市急救中心的二十七个急救站各增设一辆急救车、一组急救人员,专门负责各就近考场的急救任务,高考急救组不参与日常急救。
考生如发生常见疾病呼救“一二0”,调度员调派就近高考专项急救组出诊急救;伤亡三人以上,调度员必须在一分钟内完成派车人员安排,急救工作人员接到命令后,必须在三分钟内出车,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或延缓出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