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6月1日电 最新一期《证券市场周刊》载文指出,中国与欧美纺织品贸易摩擦不断升级,背后隐藏的正是中外关于人民币汇率的博弈。
近日,美国政府称,决定对来自中国的棉制针织衬衫、棉制裤子、棉及化纤制内衣三类纺织品采取特别限制措施,重新实行配额限制。中国政府对此事件公开表示不满,认为其严重违反了自由贸易原则。随后,中国政府也采取了灵活性措施,宣布自6月1日起取消对81种纺织品出口关税。舆论猜测,中美双方围绕着贸易所展开的一切活动,都是对于人民币升值问题的一场博弈。而目前的这一切只是开始。
纺织品行业两难
由于今年年初全球纺织品配额放开,而纺织品出口又一直是中国出口强项中的强项。因此,纺织业很自然的成了这场贸易战的开始。
“美国此次拟对中国纺织品采取特别限制的一方面原因是,美国政府调查发现,全球纺织品和服装配额制度今年取消以来,中国产品对美出口激增,已经对美国同类纺织品造成了市场扰乱,根据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时的协议,在此种情况下,进口国可以采取特保措施——数额限制。但另一方面,也是他们采取的一种逼迫手段。而中国采取提高纺织品关税的手段也是希望在这场博弈中占有更多的主动权。”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研究世界政治与经济的专家说。
外电评论,中国此举是为了避免与欧美之间爆发激烈的贸易战,希望借此向欧盟与美国表达自我设限的善意。
目前,中国整个纺织服装行业的出口依存度比较高,其中大部分企业都处在净出口状态,毫无疑问,无论是人民币升值、欧美对纺织品设限还是中国提高纺织品关税,都将对纺织行业和纺织企业带来不同程度的损失。而其中的损失大小从某种程度上也是可以衡量的。
应对压力较量升级
在美欧相继提出要对中国纺织品设限后,上周,美国财政部向美国国会提交报告,要求中国政府在6个月内调整人民币币值,否则美国将有权给中国进口商品加上27.5%的关税。
紧接着,美国财政部部长斯诺在19日宣布,任命56岁的奥林·韦辛顿(OlinWethington)为中国事务特使,专门负责就汇率改革和金融改革等领域与中国方面进行直接的建设性对话。
对于种种压力,中国并没有作出正面回应,但却绝非无动于衷。除了提高纺织品关税这样的措施,从去年以来,中国外汇管理局发布了一系列有助于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的措施和外汇管理新办法。直到近日发布的《关于扩大境外投资外汇管理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下称《通知》)的规定,外管局将境外投资外汇管理改革试点从现有的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扩展到全国,同时将各地区2005年度境外投资购汇总额度,从目前的33亿美元增至50亿美元。如实际需要用汇超过额度,还可予以追加。
另外,外管局各分局对境外投资外汇资金来源的审查权限,从原单个项目的300万美元提高至1000万美元,同时企业境外投资在获得主管部门批准后,即能便利地办理境外投资外汇管理有关手续,在用汇上也将得到积极支持。
有专家认为,外管局正在将对外汇过去的“宽进严出”政策向“宽出严进”转化,这将有利于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
人民币升值的较量还在加剧,甚至还将升级,因为这一问题目前已经不仅仅是经济问题,而且很大程度上是出于政治方面的考虑。
中国人大金融研究所副所长赵锡军指出,“来自国际的压力其实是七分政治因素,三分经济因素。”
政治上的压力最开始来自于日本。日本国内经济不景气,政府又无法有效地振兴经济,国内矛盾蓄积到一定程度时,就势必要到国外找出口。日本最先提出,由于人民币被低估,中国大规模的出口冲击了国际市场,导致国际上通货紧缩,影响了其他国家的就业和经济发展。
继而美国也跟进。美国有议会选举的问题,“9·11”之后,美国经济的转暖没有持续性。在不稳定的情况下,要打经济牌,就有压力和难度。美国议会不断向政府施加压力,这些举动更多的是从其政治利益来考虑的。
也有专家认为,中美贸易摩擦与汇率并没有直接的关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指出,中国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在国际分工方面达到一定规模、接近合理边界后,肯定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现在这些因素在逐步增加。这是在整个国际分工格局当中,逐步建立各国边界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里面出现的一些情况,如美国对中国的一些限制措施都是与此联系的。
喧嚣的背后
在要求人民币升值一浪高过一浪的呼声之中,也有很多来自于国际跨国金融集团的声音。而在这些声音背后,隐藏着那些从来都喜欢追逐短期利益的“热钱”。“热钱”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机会,管理和控制这些国际短期资本的跨国金融机构掌控操纵了大量的国际游资,基于全球经济的发展状况,国际游资一直瞄准中国。
张立群谈到,有一些迹象,如资本项目的流入和经常项目的顺差,中间有一些不太吻合的地方,错误和遗漏项目的反向变化比较大,这些情况都表明有一些投机性的货币在其中起作用。
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并不赞成马上升值。她指出:“一些国际炒家通过炒作,制造汇率市场波动,从而达到套利赚钱的目的。”因此,没必要太在意外界的炒作,就像周小川说的“当不得真”。
近期,关于人民币何时升值和升值多少的猜测几乎总是经济新闻中的头条,尽管最后都没有成真,但却丝毫没有阻拦大家对此猜测的热情。而且国际外汇市场每每不会管它是不是“狼来了”的故事,依然大肆“兴风作浪”。究其原因,就是热钱的作用。靠市场波动赚钱是对冲基金套利的模式。他们不希望市场比较平静,希望有波动,这样才能套利。至于人民币是否真正的升值或贬值,对他们来说可能已经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只是波动。国际炒家炒作时,只要炒出波动来,就达到目的了。有很多人的观点错了,但他们并不在乎,他们在乎的是炒作出来的这种机会所带来的差价,跟对错无关。
“热钱”的流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流出。
“现在人民币汇率虽然不是均衡的汇率,但是谁又知道汇率的均衡点究竟在什么地方呢?而且中国经济内部又存在很多问题。所以人民币目前究竟是应该升值还是贬值都很难说清,需要全面考虑。现在决策层要清醒的面对考验。”左小蕾强调。
一个国家的汇率如果真是由市场的供求来决定,影响市场供求的因素有很多,除了进出口以外,还有对整个经济、财政的判断。美元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美国是世界上经济最强的国家,也是科技力量和创新最强的国家,但是一旦出现财政赤字、贸易赤字,美元也是贬值的。所以无论多强,只要在某些关键的指标方面出现薄弱,那么国际社会对其货币的信心就会有所变化。赵锡军认为从这个角度来讲,人民币升值仍需要考虑很多因素。
“热钱”狂赌加上中国内部经济仍然没有理清的头绪,使得人民币升值和汇率机制的改革一拖再拖,但人民币中长期来说升值的趋势,已经成为业界的共识。很多研究已经表明,人民币汇率适度升值不会影响中国经济的增长。而汇率机制改革更会使得中国的金融体系和经济体系变得更加强壮。中国银行系统的改革已经开始并初见成效,汇率机制改革作为整个金融体系改革的一部分也势在必行。因此,人民币合理升值和选好适当的时机进行汇率机制改革将对中国经济的长远发展形成深远影响。
德意志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马骏认为,人民币汇率改革问题正在被全球的投资者看做影响新兴市场的最不确定因素。因为它将对中国经济产生巨大影响。而中国经济增长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是25%,对全球商品需求增长的贡献是50%。因此,盯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和人民币对美元可能的升值前景正在对全球经济和金融市场产生广泛的影响。
人民币小幅升值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并不大。如果升值5%,大概只减少GDP增幅的0.3%,对CPI的影响大概是减少0.4%的通胀;如果升值10%,对GDP的影响大概是减少0.7%,对CPI的影响也是0.7%。
美国和香港将是主要人民币升值的主要受益者。对于其他国家来说,人民币升值对其商品、纺织服装和轻工业的影响总体也是积极的。由于香港地区与内地的贸易往来频繁且港元将对人民币贬值,香港将是人民币升值的最大受益者。美国出口将增加,但同时进口的货物将更昂贵。
中国航空业和香港旅游业也将从人民币升值中获益,而中国的商品将受到损失。我们强调的从人民升值中获益的五个行业分别是:中国航空业、汽车业、房地产业、公共事业类和与香港旅游业密切相关的公司。中国出口企业和石油类、基础原材料及化工产品类公司将从人民币升值中受损失。
在中国生产产品并向海外出口类的公司将受到损失,而那些出口产品到中国的跨国公司和在中国生产且在中国国内销售的公司将受益。(杨柳 耿馨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