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泉州五月二十七日电 题:寻访“海上丝绸之路”起点泉州
中新社记者韩胜宝林永传
在福建泉州,记者看到海外华侨返乡盖的一幢幢房子,十分醒目,这些房子为仿古造型,颜色统一为红色,楼层均为三层,还有别具一格的骑楼,成为侨乡泉州的标志性建筑。
当地郑和研究资深专家李玉昆介绍说,泉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在元代时就被誉为“世界最大贸易港”之一而驰名中外,与亚非近百个国家和地区有频繁的贸易往来。据说,当时侨居泉州的外国商人、旅行家、传教士等数以万计。在明清两代,大批泉州人迁徙海外,也使泉州成为著名的侨乡。
记者来到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长期在该博物馆担任研究员的李玉昆说,海外交通史博物馆是属于国家级的博物馆,也是中国唯一的这类博物馆。海交馆设在泉州,与泉州拥有悠久和兴盛的航海交通历史有密切的关系。在泉州开元寺的古船馆陈列着一九七四年发现发掘的宋代沉船,对郑和研究甚有参考价值,馆内的一个巨型四爪铁锚,一般相信曾被使用于郑和船队。上述两个与海洋交通、造船史有关的博物馆内,都陈列不少与郑和有关的史料。
李玉昆对记者说,郑和下西洋时对泉州十分青睐,主要看好这里有港口、造船、海外交通、货品、宗教、人才等诸多方面的优势。泉州阿拉伯人很多,郑和能物色到出洋需要的通事即翻译;泉州是海员之乡,能招募大量的航海人才;泉州又是丝绸瓷器的集散地,大批丝绸瓷器从这里带到西洋各国。泉州为郑和下西洋提供了有利条件,发挥了重要作用,郑和也在泉州留下了弥足珍贵的历史足迹。
李玉昆考证,郑和下西洋时曾到泉州清净寺礼拜,该寺西北侧为明善堂,闽南建筑三开间二进,作为小礼拜堂,其右侧有伊斯兰教史料陈列室及接待室。另外,寺内还保存历代遗留下来的汉文和各体阿拉伯文的石刻,是泉州古代海外交通的重要史迹之一,是研究中外文化交流的实物资料。关于泉州天妃宫,有史书记载:“明永乐五年,以出使西洋太监郑和奏,令福建守镇官重修其庙,自是节遗内官及给事中行人等官出使琉球、暹罗、爪哇、满剌加等国,率以祭告祈祷为常。”
泉州另一个引人注目、与郑和有关的遗迹,便是泉州东郊灵山回教墓,被称为圣墓。郑和为回教徒,笃信伊斯兰教,来泉州圣墓行香当在情理之中。郑和于一四一七年第五次航行圣地麦加前,专程到灵山拜谒,地方官蒲和日为之勒碑为纪。该墓留有郑和行香碑一块。
李玉昆认为,如果说郑和祭天妃、修佛寺是为全体海员祈福求平安,那么作为出身伊斯兰家庭、穆圣后裔的郑和,到泉州“西方圣人之墓”行香,则是为自已和随行西洋的穆斯林们寻找精神上的寄托和心灵上的安慰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