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首 页 |新 闻|国 际|财 经|体 育|娱 乐|港 澳|台 湾|华 人|科 教|图片|图片库|图片网
时 尚 |汽 车|房 产|视 频|商 城|供 稿| 产经资讯 |出 版|广告服务|演出信息|心路网
■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华文报摘
关键词1: 关键词2: 标题: 更多搜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中美交流也须“心灵相通”

2005年05月27日 10:15

  (声明: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从本网直接下载使用,如欲转载请与原刊发媒体联系。)

  多年来,美国对华政策一直在“围堵”(contain)和“接触”(engage)之间摇摆不定。

  无论是鹰派主张的“围堵中国”或鸽派主张的“与中国接触”,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美国的国家利益服务的。

  换言之,如果“围堵中国”更加符合美国利益,美国政府就会选择“围堵”;反之,就会选择“接触”。而更多的情况,是既围堵又接触,也就是胡萝卜加大棒。

  在尼克松访华之前,美国是全面围堵中国的;在那之后,是逐步减少围堵的同时慢慢加强接触。到了20世纪90年代克林顿政府期间,当时的国防部长佩里才提出了“要同中国接触,而不是围堵”的政策。从此之后,美国对华政策基本是“接触”多于“围堵”。

  最近,美国副国务卿佐利克在新加坡访问期间,再次重申美国从未有遏制(围堵)中国的概念。

  事实上,以中国现在的国力,以及中美之间千丝万缕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关系,美国即使想遏制或围堵中国,也办不到。在这种情况下,“接触中国”自然比“围堵中国”更加符合美国利益。

  利伯曼参议员和亚历山大参议员联合提出“2005美中文化接触法案”,显然是很有远见的。如果这个法案最终获得通过,那肯定有助于加强美国人民对中国的语言、文化、历史等等方面的认识,让美国人能更好的认识中国,进而消除不必要的误解。

  此外,由于这个法案的八大计划中,还包括了好几项交流计划,例如中学毕业生交流计划、两国学者交流计划等,因此除了能加强美国人对中国的了解,也能加强中国人对美国的认识。

  我们有理由相信,如果美中这两大强国,能通过交流和对话而做到“心灵相通”,这个世界将会更加美好。

  来源:摘自新加坡《联合早报》作者:张从兴

 
编辑:秦欣】
 


  打印稿件
 
关于我们】-新闻中心 】- 供稿服务】-广告服务-【留言反馈】-【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法律顾问:大地律师事务所 赵小鲁 方宇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 1024*768 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