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可以和我的外籍老板、170名外籍下属流利地用英文交流。我的办公室也不局限在北京上地的联想大楼,美国、日本都有我的办公室。”刚刚回国参加联想合作伙伴大会的新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乔松昨天对记者说。
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的几个月来,乔松已经体会到了作为一家跨国公司高管所遇到的挑战。相比之下,语言可能是最微不足道的挑战。
200名新下属中,只有30人来自联想集团,其他170人来自IBM。
他所领导的全球采购部门不仅要为原来联想旗下的品牌服务,而且还负责为新并购的IBM个人电脑业务提供原部件,这个部门每年的采购额高达110亿美元,而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每年的利润只有几亿美元。
原来在国内签一份合同可能也就几页纸,而IBM原来签订的合同可能都有上百页,要在短时间内研究清楚那些厚厚的合同不是件轻松的事,过去几个月,乔松和他的同事一直忙于IBM公司原来的合同的转移。
而对于被认为缺乏技术血液的联想来说,整合IBM研发将是更大的难题。
业界的说法是,新联想可能会陷入两难境地:不维持研发,IBM品牌的光泽将逐渐暗淡;维持研发,联想能否点石成金,使亏损的IBM电脑变为赢利还很难说。
新联想主管技术研发的高级副总裁、联想研究院院长贺志强透露,目前,新联想拥有中国、日本大和、美国罗利三个主要研发基地,分别面向不同产品线开展工作,并且已经成立了一个技术整合小组,不久前,IBM个人电脑业务的研发主管同联想研究院专门开会,共同讨论未来三年内新公司的技术关注点,研发整合工作将分为三步,首先从流程整合开始,继而是技术和产品线的整合,最后是组织人员的整合。
“双方的技术合作已悄然开始”,贺志强透露,联想秘密运作的一些产品已经得到了大和研发中心的鼎力支持。
新联想董事长杨元庆此前曾经表示:旧联想的优势在成本控制,IBMPC事业部的优势在品牌以及海外市场。在新联想的整体架构下,旧联想将与IBM进行优势互补。
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对新联想充满希望,最近有媒体称,IBM原来的一些员工已经决定离开,如何尽快遏止人才流失将是考验新联想的首要问题。但乔松说,人才流失确实是并购前他们最担心的问题,可目前的事实是,情况比他们预想的要乐观。
杨元庆说,在并购IBM的过程中,联想曾经设想了四个方面的问题,员工的保留、业务的保留、客户的整合、业务的整合。收购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更长的路还在后面。接下来更大的挑战将来自文化和业务的整合。
在企业文化的整合方面,杨元庆说,“在与IBM进行融合的初期,我们和美方首席执行官决定要遵守三点:第一是诚信,第二是相互尊重,第三是相互妥协。只要遵守这个核心价值观,我想其他的问题都很好解决。”(刘世昕)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