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5月20日电 据解放日报消息,昨天,登月梦的“中国版编织者”、中国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院士,应2005年上海科技节之邀,举行《深空探测与人类未来》报告会,“解密”探月工程。
登月还缺“返程票”
中国已经具备登月能力。欧阳自远介绍称,但只是有去无回,登月我们还缺“返程票”。他介绍,中国现有火箭已有足够能量把登陆舱发射到月球上,但如果加上返回所需的燃料、回收舱等,我们火箭的最大载重量还不够。从实现载人飞行,到载人登月成功,还有很长的路。
欧阳自远透露,中国探月分三个步骤,整个过程估计需要20年。
他介绍,美国“重返月球”最早也要到2015年,欧洲航空局则计划在2020年实施载人登月。月亮上的竞争很激烈啊!
登月,太贵了吗?
有人说,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投入巨资搞登月,是否有“面子工程”之嫌?对此,欧阳自远解释说,也许他们还不太了解登月的性价比。启动于2004年3月的登月工程,第一阶段预算不过14亿元,仅相当于北京市两公里地铁的造价。工程全部完成,估计最多数百亿元人民币,而不是有些人臆想中的天文数字。
登月又会带来什么?欧阳自远说,光是月球表面土壤中蕴含的“氦3”,作为核聚变的原材料,就将成为人类未来取之不竭的能源宝库。研发登月还会产生大量“副产品”,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新技术支撑。当年阿波罗登月工程耗资265亿美元之巨,创造了3000多项新技术,包括无线电制导、合成材料、高性能计算机等。综合统计,每一美元投入,产出四到五美元。
欧阳自远透露,为避免成果转化渠道不畅,登月工程将首先成立“绕月探测科学应用专家委员会”,专门负责把创新技术及时向社会输出,争取效应放大。这一点,我们必须向先进国家好好学习。(诸巍吴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