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福州五月十七日电(记者邢利宇)郑和七下西洋壮举与海外华侨华人社会的生存发展有何关联?来自美国、加拿大、马来西亚、菲律宾、香港、澳门、台湾等地的学者今日汇聚福州,就此问题畅所欲言,展开讨论。在发言中,记者发现了一些新颖的观点和有趣的历史考究。
华社中的“郑和崇拜”
中国民间信仰在海外华侨华人中的传播十分广泛。他们所供奉的神明,大多是民众已在国内供奉后,由出国华侨传播到海外。其中惟独郑和并没有在中国国内被民众广泛奉祀,是海外华侨华人所创造的一尊海外本土神明。
泉州华侨大学华侨华人研究所教授李天锡在论文中介绍,郑和七下西洋,出使亚非三十多个国家,规模之大、人数之多、历时之长、涉及范围之广,空前绝后。由是,郑和受到了包括华侨华人在内各国人民的尊敬和爱戴。据目前所知,供奉三宝公郑和的庙宇遍布于东南亚的泰国、印尼、马来西亚及柬埔寨一带。
比如,泰国阿耶陀城南约十公里处,濒临湄南河东岸有一座三宝公庙。庙中供奉一尊巨型大佛,华侨华人称之为“三宝佛公”。这是当今泰国最大的一尊铜佛。
有趣的是,在享有天堂岛美誉的印尼巴厘岛金达曼尼山上有一座纪念郑和厨师的庙宇,里面陈列着他用过的一把菜刀、一双拖鞋和一杆竹制烟斗。据说,这位厨师把中国的荔枝留在巴厘岛,使那里成为印尼唯一产荔枝的地方。
郑和遗风在台湾
在台湾中华郑和协会常务理事章乐绮、邱清华的论文中也讲述了一些趣闻。
清光绪连雅堂《台湾通史》记载:“和入台,舟泊赤嵌,取水大井。”赤嵌为今台南府治,其井尚存。但也有说法是荷兰人建造。
清康熙蒋毓英《台湾府志》记载:“药水。在凤山县淡水社。相传明三保太监投药水中,今土番百病,水洗立愈。”
一九九九年、二OO三年、二OO四年,台北、高雄、基隆分别举办了“郑和下西洋特展”、“海上丝路大展”、“郑和下西洋六百周年特展”。
“中华郑和学会”会长刘达材在《郑和与妈祖和华侨之关系》中提到,郑和、妈祖与华侨的关系非常密切。
在简述了记载中妈祖保佑郑和航海成功的传说后,刘达材说,台湾先民也得到妈祖庇护,飘扬过海平安来到台湾。在台湾,妈祖庙宇到处可见,众人虔诚拜祭。如今,每年大批的台湾渔船,涌向福建湄洲湾,妈祖的故乡。这种盛况亦显示这是今日海峡两岸最有共识,最能认同的中华海洋文化。
非洲有个“郑和村”
全非洲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会长叶北洋在发言中介绍,在非洲肯尼亚的东海岸有一座名叫拉木的群岛。五百九十八年前,郑和下西洋时,一艘船因迷失方向驶入拉木附近的帕泰岛,不幸触礁下沉。慌忙之中,船上数百人抛出载运的小船逃生,之后分别流落在附近几个村落,并在那里落地生根。
今天的拉木人,依然将中国瓷杯作为他们的咖啡杯。拉木岛上的马汤多尼村,以制作小型木舟和编制各种草垫与篮子著称。小型木舟与中国南方的小渔船十分相似。
附近的帕泰岛上,有居民的房屋样式和中国的建筑风格相仿,使用的双扇木门。岛上最大的西游村,当地老人有用动物角作为火罐的拔罐疗法,还有治拉肚子的“姜片泡茶”,骨骼脱臼后的复位术。据说这些都是他们的祖先从中国那里学来的。(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