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实施股改试点以来,坚持改革与管理并重,重点突出完善公司治理机制建设,在公司治理架构、风险内控机制、业务和管理流程、人力资源管理机制、财务会计制度、信息科技体制等方面发生了重大变化。机制的转变在经营管理中显示出了积极成效。今年一季度,中行实现税前利润191.82亿元,同比增加50.57亿元,增幅为35.8%。截至3月末,全行本外币授信不良率为4.67%,较年初下降0.42个百分点。
构建科学的公司治理架构
从2004年8月26日开始,中国银行改制为股份公司,汇金公司作为国家授权的投资机构,代表国家依法行使出资人的权利和义务。股东大会是中行的最高权力机构,决定收购、兼并等重大投资方案,选举董事和由股东代表出任的监事,审议批准董事会和监事会的报告,以及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限。董事会是决策机构,对股东大会负责,决定本行经营计划和战略方针,聘任了多名国际知名专业人士担任独立董事。董事会下设五个专业委员会,协助董事会履行职责。监事会是监督机构,对股东大会负责,对中行的董事会、高级管理层尽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行长对董事会负责,组织开展银行的经营管理活动。新的公司治理架构形成了权力机构、决策机构、监督机构和管理层之间的相互协调和有效制衡机制。
制定清晰的发展战略
中行强调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加快转变经营机制和增长方式。
中行坚持资本约束优先,建立可持续发展机制,从片面追求规模扩张转向强调质量和效益,合理安排资产业务发展的总量和结构,防止授信资产过度扩张。
中行紧紧抓住创新和服务,加快培育核心竞争力。以国际化、多元化的机构和业务为支撑,按照规范化、标准化和差异化相结合的原则,加强产品整合和创新,形成一批具有独特竞争优势的产品和服务,满足客户日益多样化的需求。全行充分利用2008年北京奥运会唯一银行合作伙伴的地位,全方位创建中行优势品牌,努力提升服务质量。
健全和完善风险内控体系
中行紧密围绕“认真抓重组、科学建体系、理性促发展、真实降不良、牢固打基础”五条主线,积极推进风险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出台了一系列加强风险管理的具体措施。
调整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在董事会下设立了风险政策委员会,负责审定重大风险管理政策制度,并监督执行,进一步提升了风险管理层次。引进了国际专才担任信贷风险总监(CCO),这是国有商业银行在高层管理人员中引入国际专才担任实职的一次重要尝试。
推进授信审批集中,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授信决策机制。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逐步将新增授信业务集中到总行和一级分行审批,提高了在全辖范围内配置资源的主动性。
推进人力资源管理改革
中行以公开、平等、竞争、择优为原则,实行全员岗位聘任制,强化任职者聘约、聘期管理和任职资格管理,推行任职者辞职制度,加强聘任的监督管理。
改变原有职位体系,废除“官本位”。开辟多种成才渠道,即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经营管理人员队伍,一支高水平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一支高质量的技能操作人员队伍,目前总行三支队伍已初见雏形。
目前,中行总行职位聘任工作基本完成。全辖分支机构的人力资源管理改革即将全面启动并将在年内陆续到位。
建设高效安全的信息科技体系
信息科技体系建设是公司治理机制高效运行和机构扁平化设置的重要技术基础。根据咨询顾问公司制订的信息科技发展蓝图,中行已启动了新一代银行核心系统及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推进统一、高效的收付清算体系建设。
通过构建新的信息科技体制和收付清算体系,全面提升综合管理与服务能力。中行确立了管理信息系统(MIS)的五大重点领域,即价值和利润度贡献管理、客户关系管理、风险管理、资产负债管理、平衡计分卡的应用,明确了实施路径、治理架构和优先领域,正在稳步推进。
按国际准则改革财务会计制度
中行将逐步实施符合国际会计准则的、审慎的会计制度,建立分部门、分产品、分客户和分员工的核算体系,建立统一的财务信息报告、科学的预算控制制度。根据拟上市公司的标准,加强信息披露,提高透明度,发挥市场监督作用。今后中行将长期聘请国际会计师进行年报审计。
当前,中行股份制改造正在有计划按步骤地向前推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包括中行在内的国有商业银行将以崭新的面貌活跃在中国的金融舞台上。
(来源:《人民日报》,作者:王兆文系中国银行新闻发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