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务院27日正式批复,此前首次在全国公示的2977名2005年全国劳模和先进工作者人选中,有2969名当选。这表明,因各地群众举报导致8名人选被取消了资格。
据了解,在公示期间,大会筹委会办公室共收到举报来信342件,涉及到33个工作单位的175人。那么这些群众举报信是处理结果如何呢?“新华视点”记者专访了大会筹委会办公室评审组有关负责人。
出局候选人多为企业负责人和霸道的村干部
据评审组负责人介绍,经多方调查核实,评审组对342件举报信进行了分类处理。从内容看,群众举报的问题主要分四类:其一,反映公示的一些劳模人选身份不实。其二,一些人选事迹不突出,不应当选劳模。其三,一些人选受过党纪、政纪处分。其四,一些企业负责人所在单位出现过重大安全事故。另外,还有个别举报反映公示人选的生活作风等问题。经查实,被取消资格的8个候选人主要是企业负责人和作风霸道的村委会主任或村支书等。
评审组负责人分析认为,群众举报最多的还是企业负责人。比如筹委会办公室对企业的“一把手”参评劳模有比例限制,最多不超过职工人数的22%。一些企业总经理的报评材料中只注明“副董事长”,而回避总经理的职务。同时,一些有关企业家的报评材料中,往往只说成绩,对安全事故、安全生产、职工权益维护等只字不提,这种规避上报的做法,一经核实候选人的资格也因此被取消。
筹委会办公室规定,司局级以上党政干部不参加评选全国劳模和先进工作者,对县处级干部也有明确的比例限制,一些人的参评材料中只出现“工程师”等职称或学历,不报职务、职级。对于这些“超标”劳模人选,一经群众举报查实,即被取消资格。
342件举报信逐条查证
评审组负责人说,全国劳模是国家授予劳动者的最高荣誉,其人选是否经得起历史考验,事关劳模在社会和群众中的形象,容不得半点马虎。为此,我们对公示期间群众反映的问题,逐个举报、逐条问题进行核实,推荐单位和所在地区要给予书面答复,要加盖省级政府公章,并要省领导签字,否则不予认可,并退回重新核实。
这位负责人说,在有关单位和地区反馈的书面意见中,有的只有“群众举报不实”等模糊表述,有的则是“具体推荐单位认为没有问题”等转述意见,对此,评审组态度很坚定:所有举报的问题要一个个解释清楚,并由省级政府拿出自主处理意见,而不能是推荐单位的意见。
据评审组负责人介绍,在被取消资格的8名人选中,有5名是省级政府核实后自行决定取消资格的。
此外,评审组在审查候选人时,十分注重查核个人简历,看有无时间空当和疑问。比如,有的候选人简历中有时间空当,经核实,那段时间被判刑入狱,即取消了评选资格。
对群众继续举报追查到底
新当选的全国劳模和先进工作者已抵达北京,但近几天评审组仍陆续收到群众举报,反映一些当选劳模存在的问题。
评审组负责人说,从举报内容看,不少属反复举报、多次举报。重庆有位举报人,多次反映当地一名全国劳模候选人有问题,甚至打电话到大会筹委会评审组,开始情绪很激动,但经评审组有关负责人详细解释处理程序,并向其反馈重庆市政府的核实处理意见后,他最终息诉罢访。
但面对省级政府或评审组的调查处理,也有一些举报人对自己的意见没被采纳而不满,表示将继续反映。这位负责人表示,不排除某些举报人对某位劳模人选心怀私愤,但不管怎样,评审组都将本着对举报人和被举报人认真负责的态度,追查到底。即使对新当选的全国劳模和先进工作者,只要群众在新的举报中有理有据,并经有关部门核查证实,评审组也将上报相关机构建议撤销其荣誉称号。(来源:新华网,记者宋振远、王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