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首 页 |新 闻|国 际|财 经|体 育|娱 乐|港 澳|台 湾|华 人|科 教|图片|图片库|图片网
时 尚 |汽 车|房 产|视 频|商 城|供 稿| 产经资讯 |出 版|广告服务|演出信息|心路网
涓浗鏂伴椈缃-404椤甸潰
■ 本页位置:滚动新闻
关键词1: 关键词2: 标题: 更多搜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费孝通“喜欢别人叫我老师” 治学深受父亲影响

2005年04月28日 10:16

  中新网4月28日电据北京青年报报道,费孝通不管在位还是从这些位置上退下来,他都更愿意以学者的身份出现,喜欢称自己是北京大学的教授。他说:“我最喜欢教书,我搞了一辈子教育,我也喜欢别人叫我老师。为什么呢?我认为学问是一生的事情,学问是立身之本。没有学问不行,我是把学术视为我的生命。咱们中国古人讲,要立德、立功、立言,这‘三立’很重要啊!学术正是这‘三立’的根本,要以学为本,这是我一生的追求。”

  费孝通培养学生,有自己的一套独特的办法,那就是用“亲自带着走,亲自带着看”的方法来培养新手。三四十年代,他在云南“魁阁”就用这种方法,培养了张之毅、史国衡、田汝法、谷苞、张宗颖、胡庆均、李有义等优秀学生。他常常告诫自己的学生:做学问首先是做人。

  在学生眼里,在他那里只能得到知识和人品,而不能用他当梯子走任何捷径。有一次,一位研究生写了一本书,按照惯例,出版时应当由导师写个序言,而费孝通曾经写过一个评语,本身就是一篇很好的序。没想到费孝通坚决不同意用他的评语,也不愿意重新写序。“让社会去评价而不要去造影响。如果一定要写序,我可以请别人写,这样客观些。”

  费孝通语重心长地说:“你们这代人,古今中外都还不通啊,天外有天,不要光在国内比,还要和世界同行比,我们国内学科发展耽误了20年,要靠你们去补上,那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你们还年轻,生逢可以干一番事业的时代,不要急于出名,为名所累是出不了好东西的。”

  大多数人都知道费孝通是一位社会活动家、著名学者,但少有人知他还可以说是一位多产的诗人。前两年,家人帮助搜集、整理的《费孝通诗存》出版了,这些诗是老先生多年或触景生情或感事抒怀的即兴之作。可当初,家人拿着诗稿征求老人家意见时,回答却是“我不是诗人,没有出版的必要。”也很少有人知道,费孝通在学术耕耘之外,还写作了大量的散文随笔。群言出版社出版过《费孝通文化随笔》,在字里行间,费孝通的才气令人如沐春风。

  晚年的费孝通把大部分精力放在学术反思上。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针对我自己的学术成果,通过自己的重新思考,进行自我反思”。近几年来,费孝通在许多场合,呼吁文化自觉,并且身体力行。“文化自觉,意思是生活在现实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的过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它发展的趋向。自知之明是为了加强对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取得决定新环境、新时代文化选择的自主地位。”

  父亲出任江苏省视学后,常到各地学校作教育情况调查,回家期间就忙于写调查报告。费孝通出于好奇,有时就趁父亲不在场,偷偷地翻阅父亲从各地搜集到的材料和所做的笔记。当然,对费孝通影响更大的,也许是父亲每次外出调查带回家的地方志书。

  晚年费孝通在同大学师生座谈时,如此感慨:“我这一生的学术活动有两个特点,一是搞调查,二是写文章,很明显跟父亲的影响有关。这就是父亲对我的教育,不是言教,是身教。我做事情也可以说是继承父业。一辈子教书、写书、译书、调查,没有离开教育。做自我介绍时,我最喜欢说的,就是我是个教师。”

 
编辑:贾靖峰】
 

涓浗鏂伴椈缃-404椤甸潰

  打印稿件
 
涓浗鏂伴椈缃-404椤甸潰
[每 日 更 新]
- 中国赴日留学人员人数累计达到九十万人
- 台"陆委会"副主委:江陈会对两岸关系具重要意义
- 大陆海协会副会长张铭清抵台湾 参加学术研讨会
- 国产新舟60支线飞机成功首航 飞行平稳噪音不大
- 阿利耶夫再次当选阿塞拜疆总统 得票率为88.73%
- 九名中国工人在苏丹遭绑架 大使馆启动应急机制
- 证监会:城商行等三类企业暂停上市的说法不准确
关于我们】-新闻中心 】- 供稿服务】-广告服务-【留言反馈】-【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法律顾问:大地律师事务所 赵小鲁 方宇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 1024*768 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