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首 页 |新 闻|国 际|财 经|体 育|娱 乐|港 澳|台 湾|华 人|科 教|图 片|图片库|时 尚
汽 车 |房 产|视 频|商 城|供 稿| 产经资讯 |出 版|广告服务|演出信息|心路网
■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科教新闻
关键词1: 关键词2: 标题: 更多搜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人大校长纪宝成:大师、大楼、大气,一个都不能少

2005年04月26日 16:33

  中新网北京四月二十六日电 题:“大师、大楼、大气,一个都不能少”

  ——访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

                      记者周兆军

  “大师,大楼,大气,一个都不能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这样阐释自己的办学理念。在他看来,一所大学要想培育出优秀的学生,占据学术的前沿,必须具备这三大基本要素。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纪宝成说,对一所大学来说,大师就是“仙”和“龙”,是学校的灵魂之所在。

  曾任清华大学校长的梅贻琦有一句名言:“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纪宝成认为,梅贻琦先生当年关于大师大楼的论述,未必就是不重视大楼,尤其是进入二十一世纪,大楼无论如何都是非常重要的。大楼是指一所学校的教学和科研设施,要培养高水平人才,要出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就必须拥有现代化的办学条件和设施。同时,“筑巢引凤”也是吸引大师的一个条件。

  至于大气,纪宝成表示,这主要是指一个学校的学术视野、学术氛围、学术气度、学术环境,就是它的校风、学风。大气不仅是一所学校风貌的反映,更重要地是会对一所学校的发展、学生的培养、学术的成就产生根本性影响。

  纪宝成于二000年九月就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当时学校的办学条件面临重重困难,在仅有的九百多亩主校园中,教学科研用地只有五百二十亩,教职工住宅严重短缺,教学科研用房、学生宿舍严重不足,基础设施老化现象严重。学校没有一座独立的学院大楼,包括一些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学者在内的教师均没有自己的办公室。校园里经常出现学生晨读与老人晨练争地盘的矛盾,教师们无法安居乐业,致使教职工情绪低落,一批优秀教师因住房困难被其他高校挖走。改善办学条件、扩大办学空间成为纪宝成上任之初面临的头等大事。

  随着中国高校的大规模扩招,许多大学都面临校内资源紧张的困境,一些大学纷纷在校外再建新校园。但是,一校两址势必造成一旧一新的格局,无法形成使不同年龄、不同专业的学生在一起融汇交流的大学学习环境。另外,两个校园势必会导致在组织、设施、人员上的重复建设。

  纪宝成与学校其他领导成员经过调查研究后提出“校园置换”的概念来拓展学校的办学空间。所谓“校园置换”,就将校内的家属住宅和附属小学、幼儿园迁往校外,以腾出更多的空间用于教学和科研。同时,校方还与房地产商合作建设商品房,实现学校办学环境和教职工居住条件的双改善。

  通过置换,人大的教学科研用地就从五百二十亩增加到七百多亩,三千多户教职工在校外购买了商品房,教职工户均住房面积达到一百二十多平方米,极大地改善了居住条件。用纪宝成的话说,这次校园置换“争取了时间,赢得了空间,凝聚了人心”。

  纪宝成告诉记者,近年来,学校新建教学用房、科研用房、学生生活用房近二十五万平方米,今年即将竣工约二十万平方米,明年还将建成二万平方米,五年建设的总量远远超过前五十年同类用房的建设总量。

  今年秋天,随着人大西北区学院楼群建成投入使用,很多老师会一改多年来在校园里没有一张办公桌的状况,每个教授都会拥有独立的工作室。“我们要建立一种新的工作秩序,包括像国外一样,教师每周有专门的时间来接待学生。”纪宝成说,“以人为本,在学校就是要以学生成才为本。”

 
编辑:陶光雄】
 


  打印稿件
 
关于我们】-新闻中心 】- 供稿服务】-广告服务-【留言反馈】-【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法律顾问:大地律师事务所 赵小鲁 方宇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 1024*768 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