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4月20日电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 国资委、财政部日前正式公布了《国有企业产权向管理层转让暂行规定》,对企业国有产权向管理层转让提出了规范性要求。
MBO作为一种发端于成熟市场经济体的企业治理模式之一,在欧美企业界一直不乏成功的案例,为何一“嫁接”到我国国企改革就“水土不服”呢?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系谢富胜博士一语中的:“在当前的法制和信用环境下,在大型国企推行MBO的条件还不具备,如果仓促推行,只会成为少数人谋取私利的盛宴。”
“管理层持股”异化成“管理层暴富”
由于普遍存在的MBO不规范运作,使国企改革模式在强调股权激励之时却未能兼顾公平,让在企业工作了十多年乃至一辈子的工人群众感到失落。“改制改得卖了厂,厂长书记当老板,自己卖了自己买,就是工人下了岗。”如今作为交通协管员上岗的上海一国企员工用这样的顺口溜回应记者的采访。
上海紧缺人才服务中心总监朱伟雄进一步指出,这样的MBO,从整个社会的财富分配格局来看,是在剥夺国有企业普通劳动者的未来获取财富的机会,是人为地制造一种起点的不公平。从未来的趋势来看,这样的改革只会拉大收入分配差距,而不是弥合和平衡收入分配差距。
国有企业MBO多玩“空手道”
伊利集团原董事长郑俊怀的MBO之路,只是众多国企MBO的一个缩影。有专家分析了国企MBO过程中常见的“三步走”招术,相对于伊利集团原高管层的间接MBO之路有过之而无不及。
第一步是评估。利用有关联的评估企业,比如会计师事务所将国有企业的资产“高值低估”。比如一家企业有2个亿资产,一个评估就完全可以将2亿元缩水到1.5亿元。
第二步是折扣,而且是一折再折。先是所谓的“贡献折扣”,一些企业管理者利用地方政府急于将下属的企业特别是国有中小企业“脱手”的心理,以“长期在企业工作,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为由,要求在MBO中给予其“贡献折扣”,这样1.5亿元就可能折成了1.4亿元甚至更低;在实际交易时,又会索要一定折扣,要个“优惠价”,将1.4亿元“优惠折扣”成1.3亿元,乃至更低的价格。
第三步就是购买,这既是“空手道”手法最明显的一步,也是完成整个MBO最关键的一步。
“有两种手段可以让国有企业管理者自己一分钱不花,利用银行贷款将国有企业搞到手。”上海财经大学教授程恩富说。第一种是利用正在进行MBO中的目标企业,作为财产抵押向银行贷款,第二种是用企业将来的利润作为抵押,并以今后的利润还贷,变成“赊账贷款”。“总之是自己一分钱不花,羊毛出在羊身上,以要购买的企业作本钱来购买这家企业。”
国资委、财政部此次痛下决心,决定大型国有企业产权不向管理层转让,一些中小型国企则可以进行“探索”。不过,也有来自经济学界的声音称,当前的突出问题,不在于搞MBO的是大企业还是中小企业,关键在于MBO的不规范操作。(黄庭钧 刘书云 王振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