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四月十四日电(记者 赵胜玉)国家环保总局十三日举行的圆明园防渗工程听证会成为媒体和社会关注的焦点,公众对关注圆明园,更对国家环保总局举行的第一次听证会高度赞赏。参会代表以及公众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希望能加强环保领域的公众参与。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表示,今后与公众关系密切的重大工程,还将举行环境影响听证会。
第一位向媒体揭露圆明园事件的张正春教授对这次听证会表示满意。他说,国家环保总局作为国家行政机关能够倾听公众意见,这本身就是政治进步。在昨天的听证会上,各方面代表都表明了自己的观点,进行陈述并讨论,把不同的意见表达出来。这不仅为国家环保总局提供了决策参考,也使舆论和公众有了自己的判断,达到社会监督的目的。
中国农业科学院博士生导师姜文来说,国家环保总局以圆明园整治工程为契机,举办一场别开生面听证会,在中国环境影响评价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圆明园作为全国重点保护单位,世人关注,民众对其整治工程了解更加迫切,对其进行听证,走出中国民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最大的一步,必将对中国环境影响评价及环境保护产生极大的深远影响。
这次听证会也吸引了公众的巨大关注,在央视的时空调查中,百分之五十八被调查者希望通过本次听证会,最后达到撤掉防渗膜,恢复原生态的结果。尽管听证会已经结束,但在互联网上人们的评论还是滚滚如潮,仅新浪网的听证会实录就有超过四百人参与评论。一位网友说:“我们终于看到,公众参与由口号式的倡导,终于开始落地了。虽然这种听证还有待完善,而且在一个讲求要建立法制社会的国家,它来的有点迟,但还是终于来了。这是值得鼓掌的一件事。”
在圆明园附近居住的北京市民,对这次听证会非常关注,北京大学研究生李想说:虽然这次听证会能否对圆明园工程产生什么决定作用,目前还无法知道,但这毕竟走出了公众参与的第一步,而且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表示以后还要继续举办公众听证会,这使中国的环保令人期待!
从事网络工作的刘云先生认为,圆明园是大家的,听证会上虽然各方面的专家说出了自己的意见,但公众的声音还不够,而且参加会议的大都也是专家,希望能增加公众的代表。
而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的一位编辑则表示,这次听证会专家提出了不少的看法和意见,但各方面最好能够涉及到,特别是水利、园林等专业的主管部门应该说出他们专业的意见。
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在接受采访时说,听证会对于政府而言,是要求作任何决策的时候,不能拍脑袋定项目,而要多听专家和公众的意见。而对公众而言,也不能总是指责政府不对,而应去说该怎么办,提一些建议和可操作的方案。这样就能形成政府与公众之间良性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