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4月8日电 今天出版的《工人日报》载文分析了2005年就业趋势。文章指出,2005年,中国结构性矛盾更突出,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文章说,2005年中国就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仍然是劳动者充分就业的需求与劳动力总量过大、素质不相适应之间的矛盾,而且将越来越突出,尤其是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促进就业的任务依然十分繁重。
具体表现为:一是劳动力总量供大于求。二是地区间发展不平衡。三是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四是集体企业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问题。
文章说,全国现有下岗失业人员1300万人;2005年新增劳动力、复员转业军人、高校毕业生等需要就业人员1100万人。同时,经济增长速度会较上年有所减缓,且近年来经济每增长1个百分点所能带动的就业人数增长也仍然徘徊在0.1个百分点左右。此外还将面临中西部地区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进行并轨的压力;东部地区探索建立促进就业的长效机制,尤其是探索城乡统筹就业,努力改善农民进城就业环境的问题。
文章指出,2005年就业工作在扩大就业总量的同时要更加注重提高就业质量,在全面维权的同时更加注重解决困难群众的就业和基本社会保障问题,在缓解当前突出矛盾的同时更加注重研究建立长效机制。
文章称,2005年就业和再就业目标为:城镇新增就业人员900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500万,其中“4050”人员再就业100万,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简称“95146”);全年组织下岗失业人员参加再就业培训400万人,参加创业培训30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500万人,职业技能鉴定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实现规模增长20%,培养15万新技师。针对上述情况,2005年就业工作要把握四个关键环节:
首先,积极挖掘增加就业岗位潜力较大的产业和行业,完成“95146”就业和再就业目标。
其次,评估积极的就业政策,不断完善针对困难地区、行业和群体的就业政策。2005年是积极的再就业政策实施的第3个年头,按照规定这项政策的执行期将在今年底完成。
第三,进一步改善农民工进城就业环境,积极探索统筹城乡就业的政策措施。
第四,积极推进技能和高技能人才培养,不断提高企业竞争力。目前中国高技能人才数量短缺,不能满足经济发展需要,需求为供给的5倍左右。因此,要从培养、选拔、评价、使用、激励、交流、保障等方面,加快制定和实施有利于高技能人才成长的政策措施,全面提高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满足国民经济发展需要。(莫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