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4月8日电 据《上海证券报》报道,2005年能否成为中国资本市场的"转折之年"已经成为广大投资者最为关注的一个问题。进入4月份以来,来自市场各方面的信息显示,中国证券市场即将在一系列基础性制度性建设问题上取得重大突破。股权分置、公众投资者利益保护、上市公司质量和资金供求失衡等是长期困扰中国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的核心问题,这些问题一旦在政策层面获得突破,持续低迷多年的资本市场必然迎来根本性转折。
专家学者建议用试点和分类解决办法破解股权分置
尽快解决股权分置是资本市场转折的主要标志,在解决过程中,要先行试点和分类解决的思路,得到了各方人士的认可。
华生认为,股权分置讨论到现在,已经到了必须解决的时候。从政府部门的多次表态看,今年应该是下决心解决的一年,解决股权分置问题试点工作有望较快展开。华生说,抓紧落实"国九条",从目前的情况看,只有股权分置问题没有动静,其他都有推进。因此,积极落实"国九条",就是要落实解决这个问题。华生还表示,由于中国各地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中国上市公司的千差万别,数量多,要积极稳妥解决股权分置问题,必然是先推出试点公司。
韩志国认为,分类解决的关键是分散决策,这样的好处是把系统性风险转为个股风险;把政府与市场的博弈,变成市场参与者之间的博弈。韩志国提醒,试点公司一定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要寻找全流通的"小岗村",二是网络股中的"上海梅林"。前者的试点经验应能够被大多数公司满足,后者是试点推出要激发巨大的人气,使市场产生巨大的凝聚力、向心力和辐射力。全流通试点应该给市场带来巨大上升空间,给投资者拓展巨大的收益空间,并在过程中传递出强烈的制度信号和政策信号,最终在牛市中解决股权分置问题,重塑股市制度本身。
提高上市公司质量
中国证券市场"百病"缠身,重振股市从何破题呢?温家宝总理不久前已给出了答案:提高上市公司质量。
从诸多建言看,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应主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及内控制度;另一方面则是优胜劣汰,在吸引优质公司上市的同时,淘汰那些已经名存实亡的"垃圾股"。
完善内控制度
瑞银华宝一位资深人士认为,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是机构投资者判断上市公司投资价值的重要依据,一个黑幕重重随时处于引爆状态的上市公司,不可能被投资者看中,同样,一个充斥着大批"地雷"的证券市场,也不可能被投资者视为重要的投资选择。
而从近些年一系列上市公司引爆的"地雷"来看,问题主要集中于两方面:大股东掏空上市公司与上市公司高管"监守自盗"。而要解决上述问题,则必须从完善上市公司的治理机构与内控制度着手。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就表示,受大股东或上市公司高管严密控制,这是造成虚假信息披露、内幕交易、掏空上市公司等违法行为的重要原因。
从目前情况分析,解决上市公司治理,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优化上市公司股权结构,解决一股独大的问题;二是完善董事职责,明确董事会及董事,特别是独立董事的职能与责任;三是完善内控制度,确立上市公司高管的行为规范;四是继续推进以分类表决、网上投票为代表的保护中小投资者的上市公司重大事项的决策机制;五是大力完善法律、法规,强化执法力度,为上述标准的具体落实创造法律依据与保障。
吸纳优质公司
市场分析人士认为,如何迅速改变现状,使中国证券市场具备大量吸纳蓝筹股的空间与能力,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综合市场各方人士的意见看,吸纳优质上市公司,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调整市场准入规则。公司上市条件可以不一刀切,对于效益良好的大型公司,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规则修订,可以考虑适当放宽三年连续盈利、辅导期限制等上市条件,使企业的融资节奏与发展步骤相匹配。
二、再融资标准与手段逐步市场化。虽然在海外IPO的成本较A股上市要高,但再融资成本低、灵活性强是海外证券市场的一大优势,也是吸引很多中资公司到海外上市的重要原因之一。相当一批中资公司的再融资额已经大大超过了IPO。目前国内证券市场将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资产收益率作为再融资的核心标准,本身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现阶段可以考虑,在发行方式、发行标准等方面向蓝筹股做适当倾斜。
三、支持市场创新举措。对于利用换股合并、定向增发等创新模式实现上市公司大股东整体上市的情况,只要大股东资产质量优良,应给予鼓励。
四、继续大力发展证券投资基金,使优质上市公司在二级市场中得到真正符合其自身价值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