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香港四月六日电 一系列纪念基本法颁布十五周年的活动正相继展开。香港《大公报》为此发表社评指出,“一国两制”是史无前例的,同样,基本法也是史无前例的,因此,八年实践过程中就有关基本法具体条文出现的一些争议,是不足为怪的,也无损于基本法的尊严地位。而且,事实恰好证明,经过八年实践,基本法在全港市民心目中已经奠定了不可推翻的权威地位。
社评说,十五年间,香港经历了过渡期、结束英国殖民管治到回归祖国,实现“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重大历史变化,而基本法也从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生效之日起,经历了将近八年的实践。
社评指出,就在前天,香港中文大学亚太研究所一项民意调查就显示,被访的一千人中,认为基本法“重要”或“非常重要”的占逾六成五,认为基本法与自己有密切关系的更高达八成,说明基本法的权威地位已为广大市民所认同。这在纪念基本法颁布十五周年的今天是值得欣慰的。
社评说,就在眼前,一场关于补选特首任期问题的争拗正在相持不下,而不少社会人士和市民均认为,要息疑止争、分清是非,唯一的途径就是释法,而且“早释好过迟释”,庶可避免社会又一次被分化和伤害。社会人士和市民的这一取向,恰好再一次说明了基本法的可信赖程度和权威性,补选任期是“二”是“五”,还得基本法说了算,要从基本法的立法原意中求取答案。而当日草拟基本法的起草委员会早已结束历史任务,今日,释法的重任就落在国家最高权力机构全国人大常委会身上。
社评说,正如中大亚太研究所的调查结果所指出,市民对基本法的认同程度趋高,但认知水平却明显偏低,逾半被访者对基本法的具体条文都不甚了了,甚至从未翻阅过的也大有人在。此一现象其实并不奇怪。市民对基本法权威地位的认同,很大程度上是来自对中央、对国家的认同,来自回归后中央对港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的认同,研读法律条文不是市民大众感兴趣的事。市民能了解基本法的精神要旨、认同其地位已属不错的表现。当然,宣传、推介基本法的工作应该持续、长期的在学校和市民中展开。
社评指出,对法律工作者来说,他们对基本法的认识和认同,应该承担更大的责任、达至更高的期望。基本法是“一国两制”的法律,在落实过程中必然会出现两个法律体系、两种法律背景下形成观念差异的争议,需要互相沟通、理解和磨合,才能令基本法的执行更趋完善。然而,自数年前居港权事件以至眼前的政制发展、补选特首任期争议上,部分法律界人士一贯顽固坚持己见,“唯我独尊”、“唯普通法独尊”,拒不考虑内地法律同行的意见,甚至反对全国人大释法,指为“损害特区法治”,都是使人感到惋惜和愤慨的。